新闻热线:0538-8582000

通讯员qq群:4037662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首页泰安新闻

泰安宁阳"一村一场戏"下乡演出 老段子唱出新精神

2014-12-08 08:05:00 作者:姜言明  来源:大众日报
11月28日,宁阳县老年戏曲协会艺术团在文庙街道办事处巩堂村演出山东梆子戏《墙头记》。2014年11月中旬,伴随着县里如火如荼开展的“一村一场戏”下乡演出,记者走近了宁阳县老年戏曲协会的这支队伍。

      □姜言明 马涛 报道  ▲11月28日,宁阳县老年戏曲协会艺术团在文庙街道办事处巩堂村演出山东梆子戏《墙头记》。

      ◆在宁阳县城乡,活跃着一支由退休干部职工组成的老年戏曲艺术团。他们自掏腰包买行头,开着自己的车下乡送戏,县内粉丝成群,200多个豫剧、山东梆子全剧、折子戏、名家名段唱遍了全县大部分村居。艺术团固定演员20人,最大的74岁,最小的42岁,平均年龄58岁,每年义务演出80多场。

      2014年11月中旬,伴随着县里如火如荼开展的“一村一场戏”下乡演出,记者走近了宁阳县老年戏曲协会的这支队伍。

      □ 本报记者 姜言明  本报通讯员 马 涛

      百姓点头的戏要唱好

      “农村城镇化以后,不少村居都盖起了高楼大厦,新农村‘硬化’了,咱们戏曲团还能扎得下根吗?”记者问道。

      “戏曲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好东西,不能让它在基层文艺舞台上靠边站,甚至没地儿站,老百姓上楼了,我们得用经典的段子把他们‘拽’下来,让好段子灌满他们的耳朵。”戏曲协会秘书长许崇彦语气里透着对老段子的热爱。

      “老百姓把盆盆罐罐都搬上了楼,却撇下了传统的老调调,我们得帮他们把这些传统的宝贝也搬上去。”见惯了农民进城买新房却舍不得扔旧家具的戏曲协会副会长齐瑞宽有感而发。

      “方向不能错,拿不到桌面上的段子不能唱,低级下流的东西不能有,不能把群众往沟里带;唱戏先做人,从人品到唱功,入会必须2人推荐、专业考核。”戏曲协会会长赵庆兰把关不含糊。

      11月15日,天气寒冷,宁阳县古城村,戏曲协会的舞台搭在当街上,老头老太太边看孩子边听戏,孩子揽在腿上,腿麻了都不知道。

      11月28日,在文庙街道巩堂村演出时,84岁的退休老工人王道光从头看到尾,直说“过够了戏瘾”。

      在泗店镇湖西村演出时,74岁的潘老汉用轮椅推着百岁母亲在家门口看戏,在老母亲看来,这是最大的享受。

      唱的是戏,传递的是理

      演的每出戏,唱的每个段子,都是精心挑选的。编排《墙头记》,就是让年轻人敬老孝老,这样的戏就像尺子,是非曲直,听完戏都能量出来。村干部说,对村里个别不孝敬老人的人,老百姓比鸡骂狗,开口就叫“大乖、二乖”。

      《墙头记》这样的“尺子”是量平头百姓的。《包青天》、《焦裕禄》、《村官李天成》等戏中的典型唱段,唱的是干部和党员的事,如何做人,如何当官,如何服务群众,不管在哪里唱,干部党员听了心里都会掂量掂量,干部家属听了,回家也会吹吹枕边风,扯扯“另一半”的耳朵。

      老百姓心里有杆秤,知道你是重还是轻;老百姓心里有面镜,知道你是浊还是清。这样的“尺子”在街头一亮,对树立村风正气作用不可低估。

      “传统剧目有教育意义,来唱过跟没来唱过,结果会大不一样,只要坚持唱,就会有影响。就像鲁迅《社戏》里写的那样,对那些‘咿咿呀呀的唱’看不懂,但对孩子们总是有影响的。”一位听戏的退休教师的话,颇让人回味。

      送戏下乡,唱的是戏,传递的是理。这样的“尺子”,老百姓欢迎,村干部也欢迎,一场戏唱完了,群众拉住演员不让走,“什么时候再来演啊?”

      “扭”住年轻人的耳朵

      豫剧、山东梆子都是老剧种,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受传播形式和内容的影响,近年来有些受冷落。

      赵庆兰原是县剧团的“台柱子”,剧团解散后,这些年她没放下自己的“手艺”,退休后在县老年大学义务当起了戏曲班老师。戏曲班对老年人有吸引力,现在一“座”难求,去年有学员倡议成立老年戏曲协会,从申报到批准,一路绿灯,目前已发展固定会员62人,比较优秀的20人升格为演员。

      除了每周上课外,他们组织的义务演出广受欢迎,在经常唱戏的县城桥头兴起了“戏迷经济”,不光卖饮料、零吃的多起来,还出现了几个专门卖戏曲唱机的,这种能下载戏曲、能插U盘的唱机,成了老少戏迷们手头的新装备,走到哪听到哪。

      人老,戏不能老,唱腔老,内容不能老,光吸引老年人的目光不行,还得“扭”住年轻人的耳朵。为了把老调调唱出新意来,会员们凑钱购买了新装备——花花绿绿的服饰和道具,让不少年轻人放慢了脚步。老赵自己从网上“挑”段子,边听边记,遇到好词儿,就自己谱曲。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以后,会员们很兴奋,专门开展学习讨论,为戏曲发展出谋划策:有的提出“戏曲进课堂”,培养一批戏曲“苗子”;有的提出借省里出台的“一村一场戏”政策,用市场手段搞好协会经费积累,添置些灯光设备、活动舞台等,增加晚上演出,让白天外出挣钱的年轻人也能看上戏。

初审编辑:陶云江
责任编辑:聂艳艳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 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 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本网特稿

重磅专题

泰安新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