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陕西卫视动作不断,改版后推出的新闻节目《华夏夜表情》受到了圈内好评,而随后的《超级老师》也在圈内打响,3月1日推出的唐诗益智类节目《唐诗风云会》更是受到了业界的普遍关注。“文化定位”的陕西卫视所创造的“陕味儿综艺”开始让观众找到了不一样的感觉。
当文化元素遇上电视综艺
陕西相声演员苗阜在央视春晚上一炮打响,而他所说的“适合全家观看”这一作品风格在陕西卫视又一档重点栏目《唐诗风云会》总导演郑毅看来,节目无处不在的新颖创意也是节目收获高收视的一大原因,在三月举办的《唐诗风云会》研讨会上,他就曾拿该栏目举例,“我们在决赛环节会引入陕西元素、网络热词,让选手试着用唐诗来表达‘吐槽’、‘醉了’这样的热词。相信很多观众都会感兴趣。”
而被不少业内学者注意到的,陕西卫视推出的《超级老师》和《唐诗风云会》这两档节目都散发出的浓浓“陕味”——或是陕西生长的主持人,或是选择本土题材,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的话说,“陕西是文化大省,在娱乐风潮之下创新性地主打‘文化牌’,这张牌打得好。丰厚的唐诗地域文化让陕西做《唐诗风云会》这档节目有着丰厚的优势,这种文化元素与电视综艺的碰撞也会在真人秀栏目众多的背景下散发出不一样的味道。
“主考官”康震:背诗能人把我“震住”了
《唐诗风云会》节目主持人兼“主考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曾担任百家讲坛主讲人的知名学者康震,他向记者透露,民间的那些背诗能人完全把他给“震住”了。
康震家在西安,毕业于陕西师大,曾在《百家讲坛》中主讲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在大批唐诗爱好者中极有威望。多年来,康震一直致力于研究唐诗宋词,目前在北京师范大学担任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这次来到《唐诗风云会》,是他第一次登台做主持人,人们眼中普遍的学者的所谓“高冷”在康震身上并未曾体现,而相反的是,他的幽默和睿智以及丰富的知识储量到是给观众带来了不断的惊喜。康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说:“有的选手其实肚子里墨水很足,可惜的是当节目开始录制,聚光灯打到他的脸上时,那些知识就紧张得倒不出来了。我的任务就是通过自己的主持让他们把肚子里的墨水在舞台上倒出来。”唐诗登上荧屏,是否具有持久的吸引力?康震认为这是必然的。他表示不少选手的唐诗储备量让他很吃惊,高手果然藏身民间,“节目中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背起诗来很厉害,另外有个小孩儿,上来一背诗真把我吓坏了,不是一般的能人。还有的参赛选手到最后背的诗连我听着都犯怵,因为以前没接触过。
综艺元素融入节目:康震称与黄国伦最默契
《唐诗风云会》是一档文化益智类节目,而节目中设置的三位“翰林学士”中除了两位专家学者以外,还有一位音乐创作才子,台湾知名艺人黄国伦,他的到来不仅为除了选手表现以外的节目增加了许多综艺元素,而创作人身份的他也凸出了这个领域的人士对于唐诗的修养也是可圈可点,让节目在文化定位本身以外又延展出一个收视区域。康震教授在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也曾说过,他与黄国伦的配合最为默契!因为竞赛形式的节目本身就为选手带来不小的紧张感和压力,在康震与黄国伦你来我往的幽默对话中良好的控制了节目节奏而使选手的比赛状态也回归到了更理想的水平,这样,呈现在观众眼前的节目也就更为理想。当然,节目中另外两位重量级的嘉宾何依工教授和阎肃老师的点评也为观众们拓宽了不曾熟知的唐诗领域。可以说,综艺元素与唐诗文化的结合让这种“陕味综艺”走出了时尚感与综艺范儿。唐诗也就不再“高冷”而是开始“接地气”。
人文综艺应从“人性做起” 文化定位根本在于“走心”
文化类节目现在异军突起,《中华好诗词》《唐诗风云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华好故事》这一类节目的出现印证了早先仿佛被边缘化的“纯文学”文化正通过电视屏幕慢慢回归人们视野,这类节目的突然回归的最重要原因也是因为“从人性做起”,像《唐诗风云会》中出现的盲人选手王颖,传递的满满正能量的求学故事;高中语文教师张欣未为父圆梦的故事,他们在向观众展示丰富知识含量的同时又通过励志的故事唤起了人内心中最为善良的共鸣,“人性既然”让节目好看,所以观众买单。在综艺真人秀泛滥的今天,文化类节目的根本其实还是在于“走心”的制作,人性的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