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8-8582000

通讯员qq群:4037662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娱乐

在互联网时代,颁奖礼应该这么玩

2015-04-08 17:37:00 作者:  来源:新华娱乐
还是熟悉的音乐风云榜,却是完全不同的年度盛典。 在这个接地气的基础上,今年的音乐风云榜年度盛典,还用最受欢迎来取代原来颁奖礼的最佳。

       文/爱地人

       还是熟悉的音乐风云榜,却是完全不同的年度盛典。在华语流行音乐正处于时代变革的关口,2015年的音乐风云榜年度盛典,也以一种有别以往的全新模式,让自己成为这个时代关口的见证者,以及推动者。

       就像提到音乐节,很多摇滚青年首先要提到伍德斯托克一样,提到音乐颁奖礼,大多数华语乐迷首先想到的也是“格莱美”这个标杆。先入为主的因素,不仅让“格莱美”被过度神化,甚至还成为华语乐坛各类颁奖礼一直以来模仿与借鉴的对象,直至成为一种标准化模式,从评审团制度到专业的奖项设置,都一一复刻。

       但实际上,就算是在“格莱美”的故乡美国,它也并非是一家独大、唯我独尊的排它性音乐奖项。在“格莱美”所执行的专业评委模式之外,同样还有纯数据反馈类的“公告牌”,以及走群众路线的“全美音乐奖”。而本年度的音乐风云榜年度盛典,其确定的评选准则,恰恰就是接近于“全美音乐奖”的青少年群众路线。所有奖项的确定,不再是评委们关在小黑屋里商量出来的结果,而完全以真正主导流行音乐市场的年轻歌迷,用投票方式确定所有奖项的归属。要知道这几年欧美乐坛的小鲜肉,可全是通过“全美音乐奖”、“MTV音乐奖”才真正崭露头角、名扬国际的,今年的音乐风云榜年度盛典,改变的正是以前那种圈内封闭式的联谊式颁奖,而真正成了青少年选择奖,最能直接体现出乐坛的时尚、潮流和朝气。

       其实,一个好的音乐颁奖礼,其规则导向并无优劣之分,只不过是导向的不同罢了。“格莱美”的评审制度,固然给人一种非常专业的印象,但一方面这种专业表现在流行音乐相关类别中,往往会显得不接地气,以至于缺乏潮流时尚的前瞻性,并因此显得保守;另一方面,你可以信任“格莱美”的评委,但却不能保证“格莱美”模式下的其它音乐奖,也能保持“格莱美”评委的公正和客观,人为的主导,其实也为暗箱、黑幕,提供了极其丰硕的土壤。本次的音乐风云榜年度盛典,其实体现的正是地气和人气。比如,在“最受欢迎女歌手(港台)”的提名中,黄丽玲、李佳薇这些参加今年“我是歌手”的歌手出现,恰恰说明音乐风云榜年度盛典,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自娱自乐的颁奖礼,而是完全融入这个乐坛时代的大生态。

       这次音乐风云榜年度盛典,采取完全以歌迷投票来决定奖项,其实也是在“格莱美”模式之外,另外建立一种新的音乐颁奖礼生态,尤其是当今的华语乐坛来讲,更有一种全新的导向意义。事实证明,“格莱美”这样的模式,在之前的十几年,并没有给华语乐坛起到太大的促进作用,反而越到后期,越成为一种小圈子的游戏。原本应该是属于流行音乐的奖项,却和流行、时尚没有关系,和主要音乐流行时尚的消费群体没有关系,从而根本没有达到通过奖项连接音乐与市场的关系。这或许不是“格莱美”的问题,而是在入乡随俗的过程中,因为音乐文化的差异,以及不切实际的复刻,造成了水土不服的结果。

       而这次音乐风云榜年度盛典选择歌迷投票模式,与其说是引进类似“全美音乐奖”的概念,其实更是直接跨过传统唱片产业下的颁奖礼模式,直到将平台置于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从传统实体唱片时代,到线上数字音乐平台时代,流行音乐介质的改变,不仅仅只是一种简单的介质取代关系,而是整个音乐圈的生态已经发生了变化。唱片公司已经不再是音乐产业的代名词,选秀平台已经成了音乐产业的一部分,影视产业和音乐产业的互动早已亲密无间,数字音乐平台的建立更催生了单曲时代的来临,这种种的种种,也势必影响到了音乐颁奖礼的结构。

       比如,本年度的音乐风云榜年度盛典,就多了许多单曲类奖项的设置,像翻唱歌曲、综艺节目歌曲等等奖项,就是以前无、但现在需要有的奖项,因为不这样你就无法反映这个乐坛的现状。毕竟,不管是什么样的音乐颁奖礼,呈现年度乐坛的全景,总是它最重要的任务和目的。曲风在不变进化,介质在不断变化,在互联网时代还在举行传统唱片时代的颁奖礼,肯定已经显得不合时宜。终端的音乐产业在变,肯定也要在音乐颁奖礼上表现出来,而今年像“最受欢迎EP”、“最受欢迎电视剧歌曲”和“最受欢迎综艺节目歌曲”等奖项,很多都是这个时代国内其他音乐颁奖礼的空白。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音乐风云榜年度盛典决定以歌迷投票决定奖项,其实也是将中国的音乐颁奖礼,真正带入到互联网时代。换句俗套的话说,今年的音乐风云榜年度盛典评选规则,其实用的就是互联网思维。

       除此之外,在今年音乐风云榜年度盛典的奖项设置上,也不再是音乐跟着奖项走,而是奖项跟着乐坛走。没有了音乐产业纯技术类的,如作词、作曲、制作、编曲等等学院化的奖项,所有奖项都把设置中心定格在歌手和作品层面。围绕着歌曲、演唱会、歌手、组合、EP、专辑确定奖项,也更能为青少年歌迷理解和接受。一个音乐颁奖礼,首先要让投票的歌迷看得懂奖项,才算是接地气;如果歌迷连奖项的设置都不太理解的话,那只能说是音乐产业从业人员的行业内部奖。

       在这个接地气的基础上,今年的音乐风云榜年度盛典,还用最受欢迎来取代原来颁奖礼的最佳。最佳永远可以引起争议,但最受欢迎却是一种投票数据的结果,从客观性上,反而超过评委小范围内的专业认定。这样的结果,反映在奖项归属上,则是90后艺人群体,终于成了今年音乐风云榜年度盛典的主角,而不再是那些颁奖礼上的老歌手和老脸们。

       人气高所以获奖,虽然未必代表这些艺人在音乐上一定优秀,但人气高和影响力大,本来就是一种现实主义的时尚反应,你可以对音乐保留不同意见,却不能否认如今的时尚潮流。就像你可以不喜欢TFBOYS的歌曲,但却不能否认他们就是这个时代人气最高的组合,代表着这个时代的新潮流,甚至未来几年的音乐走向。曾经的李宇春、Justin Bieber等等歌手,同样也是在争议中慢慢成长,最后成为时代的偶像。

       而让更多人气新人拿到奖项,其实也要比几位得奖专业户垄断音乐奖项,更能刺激这个乐坛的新鲜元素。奖项其实未必是终点,同样可以是起点,对于音乐风云榜年度盛典的一些90后新人获奖者,其实所得到的那些奖项,何尝不是一种音乐事业起点的激励,并通过这样的肯定愈发努力。

       即使从音乐风云榜年度盛典这个角度来讲,其实以歌迷投票的方式,从而让更多的年轻音乐人获奖,其本身也能够发挥平台的一种社会功能效应。颁奖礼其实就是一个平台,它既可以为歌迷和歌手,建立一种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同样可以将平台的作用,从被动化为主动,将颁奖礼的方向从奖项的设置和归属,向真正的用户(歌迷)群体引导,形成以用户为核心架构的平台模式。其实当年唱片公司口口声声的市场,正是那些决定歌手命运和销量多少的歌迷用户群体,抓住这个群体用户的审美趋势,也才正是抓住乐坛的未来,也才能让年度盛典这样的颁奖礼,不再只是为乐坛制作和颁发奖杯,而真正起到了引领音乐未来的作用。

初审编辑:陶云江
责任编辑:赵伟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 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 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本网特稿

重磅专题

泰安新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