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0日 星期一

新闻热线:0538-8582000

通讯员qq群:4037662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消费快报

进口同比增三成 国外资源能否拯救中国“奶荒”?

2014-03-28 18:43:00 作者:  来源:新华网
近日,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发布,2013年进口乳制品182.7万吨,货值71.4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6.24%和52.91%,货值已占到国内乳制品销售收入的15.6%。

      魔鬼藏在细节里——从欧洲不仅是“买奶”

      去年下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奶荒”曾让不少超市的低温奶供应不足:炎热天气使原奶产量下降,而养牛比较收益不高,导致奶农退出,奶牛存栏量下滑,奶源供给不足才是根本性原因。

      事实上依赖国外资源,缓解中国奶源自给不足的国际化分工,已经成为趋势,未来几年中国乳制品进口增长也是共识。

      国家主席习近平23日在海牙同荷兰首相吕特举行会谈时表示,将重点加强奶业、育种、防洪、人才培训、食品安全、技术研发等方面合作。中方欢迎荷兰扩大奶制品对华出口。

      上述表态对于荷兰等地的乳企而言,无疑也注入了一剂“强心针”。邱肇祥表示,2015年4月牛奶生产配额将取消,目前已有一些农户开始提前多养小牛,以便两年育成期后能及时投入市场。

      不仅是获得奶源,国外的先进技术同样值得期待。邱肇祥说,中国目前奶牛每年的单产,仅是荷兰一半左右。在荷兰,牧场杀虫、排泄物处理、疫情控制,从细微之处入手,连运奶的司机都需要专门的执照,这种环环相扣的管控经验才能保证质量和产量上的稳定。

      魔鬼藏在细节里。在荷兰,购买的牛奶产自于哪一头牛,都可以随时查询;在新西兰,奶粉原料的每一次移动都需要扫描二维码,一旦出现问题,下一步二维码就被锁定,无法扫描成功,方便随时定位。

      拯救中国“奶荒”——奶农利益最大化是关键

      为了缓解“公司+农户”模式中奶农处于产业链低端,利益难以保障的困境,一段时间以来,大规模牧场被认为是缓解“奶荒”的出路之一,但却也带来了排泄物难以处理、污染水质和空气、病牛交叉感染难以阻断等一系列“并发症”。

      有没有适合中国奶业走的第三条路径,业界开始探索。复旦大学企业管理系主任苏勇介绍,在荷兰等不少国家,采取的都是合作社经营模式,农民是股东,拥有合作社,合作社拥有公司,公司的职业经理人在全球经营,收奶价格也由董事会和奶农代表共同商议。

      邱肇祥介绍,在荷兰最适合的养殖规模是50-100头,一个饲养85头奶牛的中等规模家庭农场净收入达到6.4万欧元,属于中产阶级水平,这让奶农愿意常续经营且更关注牛奶的质量和安全。

      这种合作社产业链一体化的“荷兰模式”能否复制到中国,目前仍不得而知。专家认为,欧美国家的奶源发展是从奶农开始,逐渐出现加工企业;而我国则是加工企业先做大,再反哺奶农,“加工的巨头、养殖的矮子”这一特点,局限了中国奶业的发展。

      再加上单个农民手上土地不多、跨地域合作社发展仍需时间、职业经理人概念有待推广等诸多问题,合作社模式推广是否能成功,还需时日判断。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认为,目前我国合作社中,农户规模太小,获利也少,农户参与积极性不高;而且有些官员认为合作社数量越多越好,也导致整体力量偏弱。“应把支持龙头企业的资金专用于支持合作社,不追求数量,鼓励合作社跨区域发展,做大做强。”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赵国帅
首页<<12>>末页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 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 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本网特稿

重磅专题

泰安新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