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河玉带”待来时
“百名作家宁阳行”,终于结束了室内喋喋不休的啰皂而岔开了腿脚,去的地方,据说是宁阳八大景之一的“禹王庙”。
位于宁阳县伏山镇堽城坝村北的禹王庙,地处大汶河的南岸,座北朝南,占地16132平方米,始建于何朝已无明确的史料记载了,这座千年的古刹是为纪念那位史书有名的治水英雄大禹而修建的。但见庙宇地处十几米高的堤堰坝台上,庙内十多株古柏参天蔽日,树干腰围须三两个人才能围抱过来。树下朱红色的两庑与大殿浑然一体,和谐庄重。两只巨大的石龟卧于小径两旁,似乎在抬头凝望着天空。整个大院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无不展示着它的历史悠久,诉说着浓浓的幽思。
养育了无数黎民百姓的千年大汶河,自东向西流,是中国河流的一大奇观。先前河水流到这里,由于河床浅薄,河水四溢,两岸百姓十年九患。尤其到了雨季,上游暴雨倾盆,下游则洪水泛滥,洪水像脱缰的野马,席卷着良田和民宅无数,万千百姓有的命丧洪水,有的哭天呼地,有的倾家荡产流离失所,两岸苦悲哀鸣,其景惨不忍睹。
一位熟悉当地掌故的老人讲,大禹当年治水时,起初曾发动大家采取以土围村、以土围院的方法,抵御凶猛的洪水。一时间,各家各村的四周都堆起高高的土堰。但时日不久,大水仍就撕开缺口肆虐田地,冲击宅院。于是,这位治水英雄大禹便深思熟虑,汲取民智,疏浚河道,将河床上大量的堰土搬运到汶河大堤上,使得堤岸又高又厚,牢牢地锁住了泛滥的水妖,原先的一片泽国荒野变成了沃野良田。
从此,大汶河绿水清澈,烟波浩淼,群鸟翔集,景点幽雅,呈现“水清可浴,岸静可憩,街繁可商,景美可赏”的汶河玉带美景。
提起“汶河玉带”,宁阳的向导对着扩音器向我们骄傲地朗诵,浓重的乡音与古色古香的景致是这样和谐般配。清晨,太阳冉冉升起,一条乳白色雾带悬在汶河之上,随风轻轻地摇动,如一条巨龙蜿蜒大地,七色灵光熠熠生辉。西阳夕照时,碧天的红霞染透了清亮的河水,汶河又像一条绚丽的彩虹横卧于大地之上,两岸村舍炊烟袅袅,远处黛山云淡,大雁成群翩翩起舞,好一幅汶河山水图。春夏秋季节里,这里杨柳吐绿,野花烂漫,河水清澈如镜;少儿们在河里游泳、打水仗,逮鱼摸虾,嬉戏打闹在细软的沙滩上,穿梭在深深的芦苇荡里捉迷藏;冬天,人们在冰面上溜冰、打陀螺,忘情地玩耍到夕阳西下,竟自忘记了回家的路。一条汶河啊,承载着多少童年的情趣和欢乐?
遗憾的是,来此登临恰不逢时,一团浓雾锁住了视野,思慕已久的“汶河玉带”只是耳畔的一个美丽传奇。当地官员也诚恳地自责到,在神州处处大搞开发旅游的当下,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汶河两岸,尚且处在原始沉睡状态,这不能不说是抱着金碗讨饭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