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载互联网、自动驾驶等技术是2016年美国拉斯韦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展(CES)的热点之一,众多“驶向未来的汽车”在展会上亮相。图为1月7日在美国拉斯韦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展上,法拉第未来公司展示概念电动车。新华社记者 杨 磊摄
车联网与智能汽车,不但是这两年消费电子展上的热点,也被业界寄予颇高期望,无人驾驶、自动驾驶开始成为智能汽车发力的方向。然而智能汽车的发 展之路任重道远。一方面,目前的网络基础条件并不完备;另一方面,车联网的相关标准仍在制定之中。想要真正进入“万物互联”的智能汽车时代,仍需移动互联 网进一步发展
互联网企业乐视在2016消费电子展(CES)上因智能汽车大出风头。1月5日,乐视宣布与美国初创电动汽车公司法拉第未来战略合作,并推出了 首款概念车FF Zero1;1月8日,又宣布与阿斯顿·马丁联手发布Rapide S乐视互联概念车。市场研究机构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研究报告预测,2035年前,全球将有1200万辆汽车成为完全无人驾驶汽车。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坦言,车联网、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是智能互联汽车的三大技术,自动驾驶是三者融合的方向。智能汽车离我们到底有多远?
互联网“造车”绝非易事
乐视发布的FF Zero1是一款单座赛车,方向盘正中是一部可以用于调整车辆功能的智能手机,以电作为动力,并具备可在日常道路行驶中使用的自动驾驶功能。而智能系统、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正是一年来轰轰烈烈的互联网“造车”标配。
在2015年,博泰、游侠、蔚来、智车优行、小鹏造车……一系列互联网企业试图打造“中国版特斯拉”。
然而,互联网“造车”并不顺利。除了小鹏造车已宣称完成了电机、电控、电池和车载系统等几大关键部件的开发外,其他互联网车企可谓“雷声大雨点小”,游侠更被业内嘲讽为“以PPT造车”,概念成为圈钱的故事。
造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民族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曹鹤坦言,汽车产业链超长,涉及成千上万个零部件,互联网造车也必须符合汽车行业的规律,否 则一旦开始实施,很多问题就会凸显。研发、试制、质量、生产、物流、零部件采购、销售、售后……每一个环节都要有大量人力和财力储备。
巨头合作挖掘潜力
和这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初创企业比,真正的互联网巨头们涉足“造车”则要谨慎得多。乐视投资的法拉第未来,团队14名核心成员中有10名来 自特斯拉,并负责包括底盘、电池管理、零部件采购等核心业务。乐视超级汽车联合创始人丁磊更曾担任上汽集团副总裁、上海通用汽车总经理。智车优行创始人沈 海寅表示,这样的人才优势,是此前互联网车企们所不具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