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一些具体的信息也在逐步曝光。比如具体生产厂地,上述广汽本田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第一款SUV已经确定在广汽本田第二工厂投产,不是此前业 内认为的第三工厂。”之所以如此安排,原因在于第三工厂主要生产新飞度等小型车,不适合讴歌这类高端品牌,而第二工厂生产雅阁等中高级车。
而从本田中国多位高管以往的发言中可以确定,讴歌首款国产SUV车型均指向2013年讴歌所发布的概念车SUV-X,定型为一款紧凑级SUV。作为 本土化第一款车,该车结合中国消费者的实际需求“量身定制”,售价有望切入宝马X1、奥迪Q3、奔驰GLA等车型的价格区间。“日后还会有第二款、第三款 产品在广汽本田投产,推向中国市场。”郁俊说。
然而一些关键问题一直不明朗。在业内关注的国产讴歌销售网络方面,郁俊并未作出更多表示,他认为讴歌已经有进口车渠道,如何协调进口车渠道与国产车的关系,“不好办。”
目前讴歌在全国约有50家4S店,未来国产车是否依然沿用进口车渠道,目前还不确定。
但本田中国讴歌销售事业部部长陈悦曾表示,不会建立单独的国产车销售渠道,将来进口车与国产车的销售渠道将会在一起。业内有猜测认为,讴歌国产车销售渠道有可能划入广汽本田销售网络里,因为讴歌在华发展不力的一个原因即是渠道覆盖面不足。
但直接借用广汽本田销售渠道销售讴歌难免会牺牲讴歌的高端品牌形象,因而最可能的解决办法或许是讴歌从广汽本田经销商中招纳新的投资人,开建新的讴 歌4S店,现有以及新建的4S店同时销售进口车与国产车。如何敲定销售网络成为讴歌实现本土化的最后一环,在最后的半年时间内,将是讴歌国产中最现实的问 题。
“积极”的讴歌
在一些分析人士看来,股东双方在讴歌国产上分歧的态度才是未来其国产的最大问题。虽然讴歌在美国市场贵为热门豪车中的一员,但是在中国却一直处于边缘化状态。自从宣布要国产后才逐渐引起业内关注。而这一过程,本田是积极推动方。
2013年,新上任的本田中国讴歌事业部部长的渡边康治就是专门为了推动讴歌在华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明年的国产计划落地。渡边上任以来曾几次 面向媒体坦承讴歌此前的战略失误,认为产品少、定价过高、品牌知名度低等都是讴歌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一不利局面提出了几大改善措施。
在产品的引入方面,除了即将国产的SUV-X,近两年讴歌还引入了RDX、ILX、TLX等价格在40万元左右的“低价”产品,改变了以往只有 ZDX、MDX、RLX等价格高达80万元的“高冷”产品的局面。同时在产品研发方面,本田技研广州研发中心也开始配合本田在日本、美国的研发中心,提供 一些车型设计方面的建议。
在经销商队伍的维稳方面,针对2012年发生的讴歌经销商退网事件,讴歌方面重新制定了新的经销商政策,在引入新产品的基础上,通过减轻库存来帮助经销商减压。在此举的带动下,讴歌的销量已经从2012年的2000余辆攀升至2014年的4600余辆,增幅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