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5日 星期三

新闻热线:0538-8582000

通讯员qq群:4037662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理财

交通银行创新推出太平洋单位结算卡

2014-04-29 18:17: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日前,交通银行在上海宣布在全国范围推出太平洋单位结算卡。—首张实现跨行服务的单位结算卡  日前,交通银行在上海宣布在全国范围推出太平洋单位结算卡。为了进一步提升客户使用体验,交行再接再厉,通过技术创新,在两大方面实现业内重大突破,大幅提升了单位结算卡用户的使用范围及使用效率。

      日前,交通银行在上海宣布在全国范围推出太平洋单位结算卡。这是业内首张装有IC芯片,安全措施全面升级的单位结算卡;同时也是首张采用银联“62”开头BIN号,实现跨行金融服务的单位结算卡。

    开创公司结算服务新纪元

    ——首张装有IC芯片的单位结算卡

    ——首张实现跨行服务的单位结算卡

      日前,交通银行在上海宣布在全国范围推出太平洋单位结算卡。这是业内首张装有IC芯片,安全措施全面升级的单位结算卡;同时也是首张采用银联“62”开头BIN号,实现跨行金融服务的单位结算卡。上述两大创新,标志着交通银行的公司结算业务迈入全新纪元,该行单位客户享受的支付结算服务效率大幅提升。

      据了解,传统单位客户的结算方式主要通过印鉴审核,在银行柜面办理。随着电子化结算渠道的日益丰富,2012年,交行在业内首批推出了单位结算卡,实现在全国交行系统内(含网点及自助渠道)凭卡办理现金、转账、消费业务,得到了用户的普遍好评。

      为了进一步提升客户使用体验,交行再接再厉,通过技术创新,在两大方面实现业内重大突破,大幅提升了单位结算卡用户的使用范围及使用效率。

      ——首张装有IC芯片,安全措施全面升级

      太平洋单位结算卡是一款面向单位客户发行,与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相关联,具备账户查询、转账汇款、现金存取、POS消费等功能的新型单位支付结算工具。

      作为业内首张装有IC芯片的单位结算卡,该卡符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IC卡标准,以芯片进行数据存储和加密、解密。与传统磁条卡相比,可有效防范信息被复制和篡改,从根本上提高了卡片的安全性。

      同时,IC 芯片卡采用的智能卡技术,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安全性高、可靠性强、寿命长、支付便捷、支持多应用的特点。未来,交行将进一步利用IC 卡多应用的特点,为客户提供整体服务方案。

      ——首张采用银联BIN号,实现跨行金融服务

      太平洋单位结算卡是业内首张采用银联“62”开头BIN号的单位结算卡。这意味着,单位客户可在境内交行营业网点柜面和遍布全国的可受理银联标识卡的ATM、POS终端即时完成现金存取款、支付、采购和查询等业务。真正实现了银行自助渠道7x24小时服务,单位客户节假日存取现金再也不受银行营业时间的限制。

      从办理方式来看,客户凭卡和密码办理渠道自助业务以及柜面部分业务采用免填单,免核验印鉴的方式,不但方便快捷,同时节省了单位客户使用票据的成本。

      从账户管理来看,太平洋单位结算卡实现权限定制,智能管理。该卡向客户提供了关联账户管理、对手账户管理和交易限额管理等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资金结算和风险管理的需要。同时,一张单位结算卡可以关联同一客户名下的多个账户,实现账户统一管理;也可根据客户内部资金管理不同级别、不同权限的使用需求和经营需要,为同一账户配发多张单位结算卡。

      交通银行营运管理部总经理吴华女士表示,太平洋单位结算卡的研发主要考虑了以下几类客户的需求:存取款频繁、结算量较大的客户;有非对公业务营业时间结算需求的中小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有现金管理需求的连锁、配送型企业;具有较多集团资金管控、渠道收付款需求的大中型企业;现金支票使用量较大且办公地点离银行网点较远的客户。太平洋单位结算卡可以大幅提升他们的财务结算效率。

      据了解,近年来,交行在支付结算领域创新不断,先后推出自助票据机、在线申请单位结算账户和见证开户、金融可视IC卡、个人磁条卡同卡号置换IC卡服务、个人网银跨境汇款服务、冠字号码查询管理系统,以及IC卡空中开卡、空中圈存、应用下载等移动支付业务创新。

      吴华表示,随着市场和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支付结算服务和产品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也将更加广泛和深入。太平洋单位结算卡体现了交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研发和服务理念,未来,交行还将持续加强支付结算领域的产品创新,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段立坤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 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 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本网特稿

重磅专题

泰安新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