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泽
责任编辑:刘泽旭
近日,泰安市泰山学院附属中学弘信学校初二年级的部分小志愿者们在“暖冬行动”社会实践活动中,走进了北控环境集团泰安分公司,通过沉浸式参观学习,解锁垃圾分类与处理的“科技密码”,在环保实践中深化了生态保护意识。
活动伊始,学生们在会议室内进行了一场“垃圾分类知识闯关”。面对屏幕上滚动的各类废弃物图片,学生们争先恐后举手作答,“过期药品属于有害垃圾!”“陶瓷花瓶不可回收!”现场互动声此起彼伏。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复杂的分类标准变得生动可感,许多学生在笔记本上详细记录着易混淆物品的归类要点。
在技术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围聚在泰安市垃圾处理系统沙盘前。随着灯光流转,微型垃圾车模型沿着城市路网穿梭,配合三维动画演示,泰安市“收集-转运-处理”的闭环体系直观呈现。“原来我们丢弃的垃圾要经过多个中转站压缩”“每天有很多辆清运车在运行”当听到工作人员介绍泰安市日均处理1500吨垃圾时,学生们发出阵阵惊叹。有的学生感慨:“垃圾处理就像城市的血液循环系统,每个环节都不可或缺。”
最震撼的环节当属实地探访处理车间。隔着观景玻璃,重达8吨的巨型机械爪正将堆积如山的垃圾投入焚烧炉,日均1500吨的处理量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到垃圾围城的压力。“焚烧产生的热能会转化为电能,炉渣还能制成建筑材料。”讲解员的话语让原本皱眉掩鼻的学生们眼神亮了起来。一位学生在实践手册上写道:“垃圾只是放错位置的资源,科技创新正在让‘变废为宝’成为现实。”
活动结束后,小志愿者们自发讨论起校园垃圾分类优化方案,并将把所见所感制作成科普画报、手抄报,通过校园宣传活动带动更多学生们加入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列。
此次活动不仅让学生见识到了垃圾处理的现代化方式,更让课本中的环保知识“活”了起来,学生们直观深入地领悟到垃圾分类对改善生活环境、节约利用资源、提高文明水平的重要意义,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了绿色发展的种子。相信学生们一定会以此为契机成为绿色环保的践行者、守护者与传播者。
(通讯员 禹洋 刘肖 周继涛)
初审编辑:李泽
责任编辑:刘泽旭
2月27日,全市春季农机化生产工作会议举行。2024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581.9万千瓦,同比增加5.5万千瓦。今年,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将力争达到92.7%以上。[详细]
27日,2025年全市贸促(国际商会)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总结2024年工作,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详细]
近日,泰安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认真落实全面应用数字化电子营业执照改革的工作方案》。自2025年3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实现涉经营主体业务以全面应用数字化电子营业执照为主,不用、少用纸质营业执照。[详细]
为加强集贸市场计量监督管理,维护集贸市场经营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由市场监管总局修订出台《集贸市场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将于3月1日起正式施行,执法人员将深入市场,依法严打“鬼秤”缺斤短两”行为。[详细]
过去一年,我市扎实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大力推进残疾人就业创业,针对残障人士的多层次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助残活动,残疾人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关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详细]
3月份,各类生产经营建设活动进入旺季,人流、车流、物流频繁,建筑施工、工矿企业、道路交通领域安全风险高。春季大风天气多,是各类火灾高发期,特别是农事用火、野外踏青活动易引发森林火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