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6日 星期日

新闻热线:0538-8582000

通讯员qq群:4037662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健康频道 > 中医中药

治疗慢性胃炎 中医疗法“各显神通”

2014-10-11 08:23:00 作者:  来源:人民网
      慢性胃炎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有关资料表明慢性胃炎久患不治可能发展成溃疡或产生癌变。
      本病属于中医学“胃脘痛”“心下痛”“吞酸”“胃痞”等范畴,临床可见脘腹不适、钝痛、烧灼痛、食后饱胀,这些症状一般无明显规律性,进食可加重或减轻。此外可有食欲减退、嗳气、恶心、泛酸等,后期可出现全身乏力、消瘦、恶性贫血等症状。
      病虽在胃,与肝、脾亦相关
      中医学认为,慢性胃炎发病多与饮食不节、劳倦太过、情志不畅、先天禀赋有关。其病位虽在胃,但与肝、脾关系最为密切。肝属木,为刚脏,性喜条达而主疏泄;胃属土,喜濡润而主受纳。肝胃之间,木土相乘,故肝气郁结,易横逆犯胃,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以致发病。脾胃互为表里,经脉互相络属,同居中焦,共主升降,皆系后天之本,故脾病多涉于胃,胃病亦可及于脾。其病理性质皆可从虚、实两个方面进行概括,故临床上可分为六个证型进行中医辨证施治。
      中医辨证分六型
      1、肝胃不和型
      胃脘胀痛或痛窜两胁,嗳气频繁,嘈杂泛酸,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加重。
      治拟疏肝解郁、理气和胃。方用柴胡疏肝散。
      2、脾胃湿热型
      胃脘灼热胀痛,胃中嘈杂,口苦口臭,渴不欲饮,尿黄,大便不畅。
      治拟清热化湿、理气和胃。方用藿朴夏苓汤。
      3、胃络血瘀型
      胃脘痛有定处,不喜按或拒按,痛如针刺或刀割,食后痛甚,日久不愈,或大便潜血阳性, 舌质紫黯。
      治拟化瘀通络,理气和胃。方用失笑散合血府逐瘀汤。
      4、饮食伤胃型
      胃脘胀满疼痛,嗳腐吞酸,呕吐不消化物,吐后痛减,不思饮食,舌红苔腻。
      治拟消食导滞,理气和胃。方用保和丸。
      5、脾胃虚弱型
      胃脘隐隐作痛,喜温喜按,食后胀闷,时呕清水,纳少乏力,神疲,便溏腹泻。
      治拟补气健脾,理气和胃。方用香砂六君子汤。
      6、胃阴不足型
      胃脘隐隐灼痛,口燥咽干或口渴,大便干燥, 舌红少津。
      治拟养阴益胃,理气和中。 方用益胃汤。
      针灸治疗,“拯救”你的胃
      取穴 中脘、内关、足三里。
      胃为六腑之中心,故以通降为顺。中脘是胃之募、腑之会穴,足三里乃胃之下合穴,凡胃脘不适,均可用之通调腑气、理气和胃。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沟通三焦,功擅理气降逆,又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取之可畅达三焦气机、和胃降逆止痛。
      配穴 肝胃不和——太冲、期门,疏肝理气。
      湿热积滞——阴陵泉、丰隆、三阴交、内庭,清热化湿。
      胃络血瘀——膈俞、血海、三阴交,活血化瘀通络。
      饮食伤胃——梁门、建里、天枢,消食导滞。
      胃阴不足——脾俞、胃俞、三阴交、太溪,滋阴养胃。
      脾胃虚弱——三阴交、脾俞、胃俞,健脾益胃。
      中医疗法“各显神通”
      耳压疗法
      是在耳穴表面贴敷颗粒状药物或磁珠等,刺激耳廓穴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治疗慢性胃炎可取耳穴脾、胃、三焦、神门、皮质下、交感等,将磁珠用胶布固定于相应耳穴,每日按压穴位数次,双耳交替贴压,隔日1次。
      火针疗法
      是将针尖烧红后迅速刺入体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治疗慢性胃炎可取中脘、足三里等穴,适宜于脾胃虚寒型患者。
      水针疗法
      又称穴位注射疗法,是选用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治疗慢性胃炎可取肝俞、胃俞、足三里等穴注射黄芪、当归注射液或维生素B1、B12。
      艾灸疗法
      同样适宜于脾胃虚寒型患者,平日也可作为保健灸用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可用艾条或艾柱灸,取穴为中脘、脾俞、胃俞、足三里、梁门,每穴约灸5~10分钟,以患者耐受为度。
      拔罐疗法
      选穴以背俞穴为主,多选用肝俞、胆俞、脾俞、胃俞等穴位重点刺激,采用留罐法,留罐时间为5~10分钟。
      自我保健小窍门
      除以上方法外,还有方便患者操作的方法,患者掌握后可随时自行进行按摩,长期坚持对胃病也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摩上腹:仰卧位,以中脘为圆心,用手掌先顺时针方向摩腹100次,再逆时针方向摩腹100次。
      揉按曲池 :坐位,以拇指或食中二指交替按揉双侧曲池穴,左右各1分钟。
        叩点足三里:坐位,握拳,用拇指关节扣点足三里穴,左右各1分钟。
      另外,预防慢性胃炎还要重视精神与饮食的调摄。忌暴饮暴食,饥饱不均,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宜;忌粗糙多纤维饮食,避免浓茶、咖啡、烟酒和辛辣等诱发因素,进食宜细嚼慢咽。同时保持乐观情绪,避免过度劳累与紧张,也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辉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 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 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本网特稿

重磅专题

泰安新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