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脓肿(brain abscess)是指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脑炎、慢性肉芽肿及脑脓肿包膜形成,少部分也可是真菌及原虫侵入脑组织而致脑脓肿。脑脓肿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最常见。大多数继发于颅外感染,少数因开放性颅脑损伤或开颅术后感染所致。最常见的致病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杆菌、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等,致病菌常因感染来源的不同而异。脑脓肿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脑脓肿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脑脓肿是一类病死率高的严重疾病,近年来因诊断技术的改进和提高,抗感染药物的进展,治愈率有明显的改善。但儿童脑脓肿在不同的炎症阶段,不同的年龄,应有不同的针对治疗措施。
脑脓肿的处理原则是:在脓肿尚未完全局限以前,应进行积极的抗炎症和控制脑水肿治疗。脓肿形成后,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一)内科冶疗
对于多发性小脓肿、位于脑深部或重要功能区的脓肿,或病人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或手术后均可用内科冶疗,包括应用抗生素及降颅内压药物。应选用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毒联合用药,对严重感染看可同时行鞘内给药。内科治疗期间必须作CT随访。
(二)手术治疗
1。穿刺抽脓术:适用于单房单发大的脐脓肿。年幼或年老体弱者额顶颞叶的脑脓肿,如患儿囟门尚未闭合,可经前囟侧角对准脓腔穿刺抽脓。年龄较大的儿童,在局麻或全麻下,颅骨钻孔,插入脑针穿刺抽脓。插入脑针后,要用无菌纱布或棉片盖住切口,以防脓液外溢污染伤口。脑针以血管钳暂时固定在最适宜深度的位置上,要防止脱出脓腔或刺破对侧脓腔壁。直到冲洗液中无明显脓液为止。抽后注入抗生素,待15分钟后抽出多余的液体,再注入适量过氧化氢溶液,于多余气体排出后拔出脑针,缝合切口。在无CT检查条件时,可摄取头颅正、侧位X线平片,可在平片上看清脓腔的位置及大小,为下次手术提供很好的参考资料。穿刺可隔一周进行一次,共进行2~3次,到治愈为止。只允许同一术者进行,中途不得换第二个术者。
2。导管引流:适用于小脑幕上表浅的脓肿。一般引流6~7天,脓液减少或不再有脓液流出时可拔管。
3。脓肿切除术:适用于多房或肉芽肿样的脑脓肿,经穿刺不能治愈的脑脓肿亦可手术切除。如遇脓肿较大,可先插入脑针将脓液大部抽出,小的脓肿也可以不抽脓直接将脓肿切除。要避免脓肿破裂和脓液外溢,否则术后脓肿将复发。
4。切开引流法:实际上也是一种持续引流的方法。此法适用于较大的表浅脓肿和个别合并脑脱出的脓肿。合并颅骨骨髓炎、硬脑膜外脓肿或硬脑膜下脓肿的脑脓肿。通常均需采用此种手术。个别准备脓肿切除,临时又无法根治切除时,有时也不得不采用此法。手术时,经试探穿刺证明确有脓肿存在后,扩大骨孔,将硬脑膜做星形切开,尽量抽去脓液,并将脓肿包膜切开,以资充分引流。如情况许可,此时应争取将包膜四周与硬脑膜或帽状腱膜边缘缝合固定,以免感染扩散。否则可将手术分成两期进行,第一期只做脓肿穿刺抽脓。将预计下次要切开的皮质予以电灼,或用凡士林纱布或碘仿纱布填塞在其表面,使在切口周围迅速形成组织粘连; 2~3天后行第二期手术。即按前法切开引流。如脓肿包膜与周围本来已有牢固的粘连,当然即可直接切开。如果有一窦道与脓腔相连,则需适当扩大窦道。有时在脓腔内尚可置橡皮片引流。如脓腔内有碎骨片或其他异物存留,应顺便取除。脓腔及手术野可用抗生素溶液冲洗。手术后要特别注意防止感染向四周扩散和脓腔再感染问题。
这种手术势必要损坏较多的脑组织,将遗留下较大的脑组织瘢痕,有的成为慢性窦道,最后仍然需要施行一次脑瘢痕或窦道切除术,所以这种方法的适用范围不广。可是,那些合并上述几种感染性病变的脑脓肿,则往往只得直接切开引流,此外似乎还没有更理想的治疗方法。
5。脑室引流:适用于脓肿破入脑室系统的病例。做持续的脑室引流,并为脑室内灌注抗菌药物提供途径。
无论是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都要在使用大量抗生素的同时,注意病人的水、电解质平衡,并用适量的脱水药,必要时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