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口中说的“骨头脆了”,就是医生常常强调的骨质疏松。它是绝经后妇女及中老年人发病率很高的疾病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骨质也在慢慢流失。实际上,很多药物对骨骼有影响,如果用得过量,也会加重骨头变脆。目前临床上发现,影响骨骼健康的用药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常用激素不观察。糖皮质激素会促进蛋白质的分解,增加钙、磷的排泄,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引起骨质疏松。该药所致的骨质疏松除表现为腰背痛外,还容易引起骨折。有资料表明,8%~18%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会发生自发性骨折(即没有明显外伤史的骨折)。因此,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期间,应观察是否有逐渐加重的腰背痛、关节痛或活动受限,如果与气候无关而与活动有关,应及时就诊,调整激素的用法用量。
用抗胃酸药不调药。质子泵抑制剂是目前治疗消化性溃疡较常用的药,它能抑制胃酸分泌、清除幽门螺旋杆菌。常用药物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等。此类药物可影响钙、维生素B12和双膦酸盐的吸收,以及破骨细胞的质子泵活性。临床上发现,使用7年及以上此类药物者,患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会增高。如果需要长期(1年以上)、大剂量使用,应定期复查,病情稳定后遵医嘱更换为雷尼替丁等H2受体阻断剂。
轻易给儿童用抗生素。目前已经证实,四环素、诺氟沙星等抗生素对儿童的骨骼发育有一定影响。曾有研究表明,喹诺酮类(沙星)药可使负重关节的软骨受损,让骨生成受阻。感冒、腹泻时,很多情况下不需要用抗生素,应查明病因后对症治疗。
骨质疏松单纯补钙。无论是原发还是继发的骨质疏松,原则上都需要补钙,但同时还需要和维生素D合用作为基础治疗,并根据不同的原因和检查结果,选用适当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单纯补钙很难从根本上治好骨质疏松。
此外,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抗癫痫药物,可使消化道对钙的吸收减少而导致低钙血症,骨容量可减少10%~30%,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症,引起自发性骨折。甲状腺激素使用过量会造成骨骼脱钙、骨吸收增加,最终引起骨质疏松。建议大家在长期服药时,注意观察是否出现了说明书上写的不良反应,一旦发生问题,应及时就诊,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
9类人要警惕骨质疏松
1、女性为易患骨质疏松症人群,男女骨折比率为1:3。50岁以上的女性患者中,每3人中有1人将经历一次骨质疏松骨折。绝经后女性更是最危险人群。45岁后每增加5岁,骨折风险增加1倍。而男性通常65岁后才出现骨密度下降。
2、中老年为高发人群。我国部分省市的统计显示,60岁以上的发病率约为60%,每年因骨质疏松症并发骨折的发病率约10%,目前还在逐年增高。
3、有不良嗜好者:比如爱吸烟、酗酒、喝咖啡者。
4、挑食者。
5、过度消瘦者。
6、维生素缺乏者。
7、慢性肝病、慢性肾病患者。
8、长期服药人群:比如长期用激素的人。
9、其他人群:如肿瘤患者。
骨质疏松症的常见症状
1、骨痛:是骨质疏松症最重要的临床表现,患者中会有60%的人出现不同程度骨痛。女性骨痛为80%,男性为20%。
2、驼背:65岁者可缩短4公分,75岁可缩短9公分。
3、骨折:最常发生骨折的部位是椎体;其次是髋关节;再者是桡骨远端等。
如何诊断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检查(BMD)是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诊断骨质疏松症以及了解疾病进展的方法。通过骨密度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骨骼状态,预测未来骨折风险,并且了解用药后的疗效。
如何维持骨骼健康
1、最重要的原则是预防胜于治疗,因此在年轻时期就应储存更高的骨量。
2、摄取足够的钙质。钙质是人体骨骼最重要的成分,从小加强高钙饮食的摄取,如牛奶,奶酪等乳制品。根据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指南,成人钙摄入量为800毫克/每日;老年人与绝经后女性钙摄入量为1000毫克 /每日。
3、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对于钙的吸收以及骨骼的修复均有增强作用。体内维生素D有两种来源:食物吸收和自身经过阳光照射合成。
4、保持正常饮食和起居作息,避免烟酒与过度熬夜。
5、重视居家安全,避免跌倒。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一定要调整家里的布置,如在浴室加装防滑垫,走廊不堆放杂物以及改善阴暗光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