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泽
责任编辑:李童
大众网记者 杨庆国 见习记者 杨飞 通讯员 李娜 东平报道
撒网千张乐丰收,扬帆万里逐幸福。在经历长达5个月的封湖禁渔之后,东平湖于9月1日正式开湖。上午8时,东平县商老庄乡大安山码头,一碧千里的湖光山色中,一排排渔船排列整齐、整装待发,欢笑声、马达声、歌舞声响成一片,一派喜悦的忙碌景象。
东平湖开湖节现场(记者 杨庆国 摄)
上午8时50分左右,随着一声声“开船喽!开船喽!”吆喝声中,90艘渔船一起启航驶入东平湖,开始新一轮的“耕湖征程”,迎接金秋的丰收。
“我们东平湖的环境好、水质好,捕到的鱼个头也大,这不,今天我手里捕到的这条鲤鱼就有30多斤,听说还有一条40多斤的鲢鱼,今年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大安山渔民王迪高兴地告诉大众网记者。
渔民展示今天捕获的“鲢鱼王”(见习记者 杨飞 摄)
东平湖是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黄河流域唯一重要蓄滞洪区、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和京杭运河复航的重要枢纽,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中意义重大。近年来,东平县“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东平湖”,扛牢政治责任,持续开展东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推动常态化、专业化、全民化“护湖”。目前,东平湖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III类标准,局部达到Ⅱ类标准,确保“一湖清水向北流”。
满载而归的渔船(见习记者 杨飞 摄)
如今,东平湖区水生态系统全面优化,生态物种得以恢复。消失多年的洄游型刀鲚重现东平湖。1600余只全球濒危物种青头潜鸭在东平湖安家,是目前国内记录到的青头潜鸭的最大单一种群。目前,东平湖自然保护区已有植物资源679种,野生动物788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5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20种。湖区鱼类、水生植物分别增加至57种和50种。东平湖已成为动植物栖居的乐园。
据统计,东平湖孕育了48种经济鱼类,以及菱角、芡实等十几种水生植物,东平湖10种水产品获有机认证。同时,东平湖鲤鱼、大青虾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山东乃至长江以北地区不可多得的水产“聚宝盆”。2023年,东平湖增殖放流活动成功开展,970万尾优质草鱼、鲢鱼等苗种放流东平湖,为今年的渔业大丰收奠定了基础。同时,东平县统筹湖内25万亩、湖外5万亩水面,谋划实施30万亩生态渔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势头强劲,生态渔业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动力”。
忙碌的渔船码头(记者 杨庆国 摄)
据了解,为了迎接开湖,东平县提前开展渔船年度审验,对渔船船体、机器等安全设施设备以及人员进行核查检验,确保所有渔船达到技术要求。同时开展了安全检查,对渔船安全、消防、救生、北斗定位系统等设施以及渔船码头吊装机械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隐患立即整改。有关部门还开展了巡护行动,重点排查湖区内存在问题和安全隐患,并向沿湖村民宣传开湖期相关注意事项,为渔民安全和渔业生产保驾护航。
初审编辑:李泽
责任编辑:李童
2023年,泰安市能源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坚决扛牢能源安全和发展责任,在供电公司等单位共同努力下,围绕“双满意”提升,积极探索推行各类创新举措,“获得电力”改革成效显著。[详细]
8月31日,泰安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我为群众办实事”人社专场新闻发布会。会上,市人社局数字化工作专班负责人张勇对泰安市开展的社保卡惠民消费活动进行了介绍。[详细]
近年来,泰安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一流为民服务效能、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群众和市场主体满意度。[详细]
近日,全省优秀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评选结果公布,经县级推荐、市级初审、省级复审等程序,我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前周家院村入选全省优秀村规民约,肥城市新城街道龙山社区入选全省优秀居民公约。[详细]
初秋,泰安旅游经济开发区泮河公园尚未褪去夏日色彩,到处郁郁葱葱,绿意盎然,四周建筑错落有致,亭台长廊古色古香,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被誉为“泰城绿肺”的泮河公园,正奉献着今年的最后一抹绿意。[详细]
8月26日,第五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在郑州开幕,这是全国粮食行业的一次盛会,为全国各地优质粮油企业产销合作提供交流平台。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带领下,泰安市组织10家企业参加了展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