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 星期四

新闻热线:0538-8582000

通讯员qq群:4037662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2015专题 > 泰山医学院 > 专业介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2015-07-07 17:19: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一、专业概况

      我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该专业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开设以来,已经培养本科毕业生150余名,现有在校生240余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二、办学条件与专业特色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4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2人,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35人;实验技术人员10人,其中高级实验师2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的高水平教学队伍,在学校历次教学能手比赛中,我院教师多次获得教学能手一等奖。

      

      图为十 一五教学标兵,我院张裕飞教授和韩忠东教授在领奖台上

      本专业拥有专业实验室面积近4000平方米,拥有各类教学设备1800余台,具体包括计算机公共实验室、专业微机实验室、微机原理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电路EDA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DSP实验室、ARM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数字通信实验室、程控交换实验室、光纤通信实验室和网络综合实验室等,实验室建设已初具规模,为完成各项专业实验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实验室一角

      近五年来,本专业承担并完成科研课题12项,多项科研成果获得省、厅级科技奖励,其中2项科研成果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编或参编教材4部,其中教育部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现已有校级精品课程7门。

      面向就业市场设置信号处理和电路设计两个专业模块,采用厚基础、宽口径的专业培养模式。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了以电子系统为基础,以信号处理、计算机和电子技术为主线的基本框架,使学生掌握电子信息系统和组成单元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既具有电路系统、信号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基础和系统理论知识,又具有电子系统中电信号处理技术的理论和技术基础、有自主创新能力的跨学科人才。

      

       

      图为学生课余实践活动现场

      我院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培养,2008年以来,我院推行以高起点就业为导向的3+1培养模式,强化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历届山东省计算机技能大赛、山东省机电产品大赛和齐鲁软件大赛等比赛中,获各种奖励38项。英语4、6级考试累计通过率平均达87.5%。学生考研率平均达41%。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平均为89.13%,年底就业100%,且去向大多数在北京、上海、济南、青岛。众多学生在联想集团、浪潮集团等公司就职。

      

       

      图为参加山东省机电产品大赛的获奖学生和部分奖牌

      四、课程及就业去向

      学制与学位:学制4年,工学学士。

      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原理、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天线原理,电子线路分析与设计、高频电子线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软件基础、单片机原理与应用、ARM嵌入式系统、DSP原理与应用、EDA与硬件描述语言、数字图像处理等。

      就业去向:随着信息技术广泛深入地应用于人类社会生活,以及全球信息产业的迅速崛起,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将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教育、科研、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需要越来越多的电子信息科学的人才,电子信息科学的研究和应用将迈向更深入和更广泛的领域。未来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在今后较长时间里仍然是极具生命力的领域。毕业生就业面宽,适应能力强,适宜到科技、教育、经济和管理部门从事科研、开发、管理及教学工作,特别是与电子、计算机应用和信息管理相关的工作。

      希望继续深造者可以考取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路与系统、信息与信号处理等专业的研究生。历年考研率达到41%,众多学生考入了中科院、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等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继续深造。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刁云龙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 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 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本网特稿

重磅专题

泰安新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