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8-8582000

通讯员qq群:4037662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首页综合新闻

泰安新泰102岁老人杨丽珍 一对针线簸箩做了80年伴

2014-08-18 08:44:00 作者:陈文进  来源:齐鲁晚报
杨立珍老人唯一的一张全家福是上世纪80年代拍的。隔辈亲似乎是每个家庭不变的“真理”,杨立珍家也是这样。杨立珍腿肚子抽筋的时候总会叫儿子帮她揉揉。杨立珍虽然选择独居,但还是盼望孩子们经常在她的身边。

      两个针线簸箩是年轻时的嫁妆,已经伴随了老人80多个春秋。

      杨立珍老人唯一的一张全家福是上世纪80年代拍的。

      隔辈亲似乎是每个家庭不变的“真理”,杨立珍家也是这样。

      杨立珍腿肚子抽筋的时候总会叫儿子帮她揉揉。

      杨立珍梳起头发来很仔细。

      杨立珍虽然选择独居,但还是盼望孩子们经常在她的身边。

      文/片 本报记者 陈文进         

      三五针线、几尺布垫,102岁的杨立珍每次拿起身边那一对柳编簸箩,总忍不住轻抚一下里面的几样东西。尽管视力模糊后她已不再像年轻时一样操持针线活,但这对伴随她80多年的簸箩,仍旧是她最珍爱的物件。

      1912年,杨立珍出生在沂源。到20多岁谈婚论嫁时,相中了从新泰龙廷镇土门村逃荒来的杜姓小伙子。在上世纪初的山东农村,娶媳妇对会不会干家务十分看重,而专门盛针、线、布料的簸箩几乎成了当时女性必备的嫁妆。杨立珍那对簸箩就是出嫁时带过来的。

      裁布缝衣,绣鞋纳底,正是靠着这对簸箩,杨立珍缝补家用,伺候家人,哪怕是上世纪60年代,全家要从沂源搬回丈夫老家土门村,她也没舍得扔掉。

      杨立珍的丈夫早年以帮别人弹棉花为生,后来又当了村里的石匠,为村里的逝者刻制墓碑。特殊的工作环境使丈夫年轻时就患上了矽肺病,70多岁就病逝了。杨立珍此后独居在老屋,她的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则住得离她很近,儿子杜增善一天至少到杨立珍这里来五趟,照料视力日渐模糊的老母亲。

      土门所在的龙廷镇是当地有名的“苹果之乡”,杜增善光2亩地的果园一年就能收入1万多块钱,加上每个月老人领的300多块钱高龄津贴,日子还算过得去。不过杨立珍年轻时过惯了苦日子,最看不惯浪费,平时吃饭简单,也很少吃零食。如今,杨立珍的重孙女每次上幼儿园之前都回来看她,老人这时就会从床头下拿出平时舍不得吃的点心、糖果,让重孙女高兴地去上学。

      尽管年纪过百,杨立珍老人的生活基本能自理,独自点炉子烧水也不在话下。老人虽饭量不大,但每天上午都要喝一壶老家产的“大叶茶”,每天晚上喝一盅白酒,这是年轻时就养成的习惯。老人还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坐在门口跟其他老人聊天,百岁高龄、四世同堂再加上儿女孝顺,在当地已然是一段佳话。

      百岁老人档案

      姓名:杨立珍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12年

      籍贯:沂源

      学历:没上过学

      后代:一儿两女,四世同堂

      最珍爱的物件:一对针线簸箩

      最开心的事:把好吃的给重孙女

      养生秘诀:多餐少食、不生气、生活有规律

初审编辑:陶云江
责任编辑:聂艳艳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 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 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本网特稿

重磅专题

泰安新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