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汶
责任编辑:李泽
新闻发布会现场(见习记者 吕雯雯 摄)
大众网记者 韩宇 见习记者 吕雯雯 泰安报道
9月4日,泰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戴先锋介绍改善环境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相关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坚持以“我为企业和群众办实事”为载体,狠抓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全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泰安市因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上半年荣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和省督查激励,同时,强化环境要素保障、优化审批效能,受到了市场主体的一致好评。
在对上争取上做“加法”。在全市生态环境系统深入开展“五争、四提、三突破”行动,积极对上争政策、争资金、争项目、争试点。今年以来,累计争取上级环保资金4.9亿余元,是去年全年的1.84倍;其中,获国务院、省督查激励以及水环境质量改善一次性奖励资金合计4300余万元。全国无废城市建设、地下水治理修复两个国家试点已落户泰安;零碳泰山、东平湖全国美丽河湖等13项省级试点、示范创建工作正积极推进。
在环评审批上做“减法”。推动“放管服”改革,创新“1+3+N”生态环境服务模式,对533个省市县重点项目建立帮扶清单,开通绿色通道,简化办事流程,提升审批效率,实行一对一帮扶,在保证符合审查要求和审核质量的基础上,主动服务、容缺受理、高效审批,加快项目建设,上半年累计审批环评项目201个、规划类项目6个,办理登记表备案项目1369个,全力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助力“腾笼换鸟”。
在服务保障上做“乘法”。把维护群众和市场主体环境权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力度,今年办结“12345”便民热线环境诉求1845件,第二轮中央和省环保督察交办信访件1843件,解决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狠抓环境质量改善,1-7月份,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幅度位居全省第5位,水环境质量指数位居全省第4位,改善幅度在全省名列前茅。制定出台为企业办实事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项措施”,持续开展“种子企业”专项帮扶,今年累计为131个新建项目办理污染物排放总量确认手续,实现环境要素重点项目应保尽保。
在环境监管上做“除法”。更加注重依法治污、科学治污、精准治污,积极推进用电监控、无人机等非现场执法,在1396家企业6060处点位安装用电监控,基本实现重点企业用电监控“互联网+监管”,全市非现场执法比例达到30%以上。坚持差异化管理,将市级重点项目和环保管理水平先进、吸纳就业能力强的508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做到“无事不扰”,对“散乱污”企业以及涉环境犯罪行为保持“零容忍”,持续为守法企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改善环境永无止境,服务发展没有终点。下一步,泰安市生态环境局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以更坚决的态度、更扎实的举措、更务实的作风,全力推进环境大改善、服务大提升、问题大解决,为幸福泰安、美丽泰安建设贡献环保力量。
初审编辑:李汶
责任编辑:李泽
9月4日,泰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新闻发布会。会上,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科长赵佳、水生态环境科负责人吴春辉分别介绍了泰安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情况、水环境质量情况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措施。[详细]
为做好秋季学期学校(幼儿园)、校外供餐单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泰安市市场监管局提早谋划,进一步压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全面开展风险隐患自查排查,努力确保广大师生“舌尖上的安全”。[详细]
9月1日,2023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颁奖仪式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举行。山东参赛作品斩获8金、8银、11铜,共计27个奖项,金奖数量位居全国第三,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泰安三件旅游商品斩获2023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详细]
9月2日上午,第十六届中国(肥城)金秋品桃节暨首届变装音乐嘉年华活动启动仪式举行。肥城市委书记张莉,大众网·海报新闻副总经理杨博,肥城市委副书记付玲,泰安市泰山文化传承与高质量发展推进办综合组组长牛静,肥城市领导步文、李冰出席活动。[详细]
今年以来,泰安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着力打造“民生速办”服务品牌,创新推行建设项目“1314”林、地并联审批服务模式。截至目前,试点经验已在全市逐步推开应用。[详细]
今年8月,泰山累计接待进山游客138.4万人,同比增长131%,比2019年增长145%,再创单月进山游客量最高纪录。据了解,2020年前泰山单月进山游客量最高纪录为2019年10月份的60.69万人;此前,今年单月进山游客量最高纪录为3月份的106.9万人(免门票期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