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姜言明 曹儒峰
本报通讯员 苏本善 方 雷
东平县八里湾村位于东平湖的南岸,由24个自然村组成,人口4200余人。该村本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湖边小村,然而一位“中国好人”的出现,让该村变成瞩目焦点。
小村里出了个“中国好人”
在八里湾村,只要提起王炳兰,没有人不叫好。在村民看来,王炳兰已不只是八里湾村的一名普通村民,她更成为当地的荣耀。
王炳兰17岁嫁到婆家,刚入婆家不久,公公患上了精神病,当时婆婆还怀有身孕,丈夫外出打工,照顾爷爷、奶奶的重任就落在王炳兰一人身上。屋漏偏逢连夜雨,1985年,在外打工的丈夫被火车轧断了双腿,王炳兰不离不弃,精心照顾。二儿子患病去世,三儿子因残疾丧失劳动能力……厄运一次次降临,锤炼出王炳兰坚韧的性格。
半个多世纪过去,王炳兰对爱的坚守从未改变。爷爷、奶奶活到80多岁,公公92岁寿终,丈夫不忍拖累妻子,在卧床近30年后自杀辞世。现在,王炳兰仍一如既往地悉心照顾着90多岁的婆婆。老人经常对外人说:“这么多年,一大家人连累了儿媳,让她吃了太多苦。”
2014年,王炳兰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同年6月,69岁的王炳兰凭其孝老爱亲的感人事迹荣登“中国好人榜”,并同时入选“中国好人365”、“山东好人之星”。2015年10月,王炳兰入选山东省第五届道德模范。
王炳兰能够赢得如此高的荣誉,可谓实至名归。“50多年的时间里,历经艰难,任劳任怨地照料身边亲人,这样的坚持是常人做不到的。”八里湾村党支部书记张廷华说。
榜样力量激发道德自觉
“村里出了这么一位‘中国好人’,咱们可不能拖后腿。”自从王炳兰入选“中国好人”的那天起,她就成了八里湾人的道德标杆。
70多岁的村民王乐亭,因家庭贫困至今没有成家。他不顾自己年迈,悉心照顾90多岁的老母亲。母亲病重卧床不起,他就寸步不离,给母亲做饭喂药,陪母亲说话……
村民谢广才的弟弟因交通事故不幸身亡,弟媳改嫁他乡,撇下年仅10岁的侄子。谢广才和妻子就主动承担起抚养侄子的任务,送孩子上学、盖新房,直到其娶妻生子成家立业。
“现在儿女不孝顺的少了,邻里吵架的少了,骂大街的完全不见了,村民都在争当好人。”谈起村里的变化,张廷华这样说。
村民们有了当好人的觉悟,村里也有新作为。八里湾村两委提出“倡导文明新风尚,构筑和谐八里湾”,学习好人王炳兰,并每年评选出村级道德模范进行表彰。一股学好人做好人的热潮顿时在八里湾村掀起。
让好人故事感染更多人
去年腊月廿六日,八里湾村委前的广场上锣鼓声声热闹非凡,八里湾村道德模范颁奖仪式正在进行。王承英等12名村民光荣获奖,为他们颁奖的正是“中国好人”王炳兰。
张廷华介绍,道德模范候选人先由村民自发推荐,然后由村两委和村民代表评议确定。村里敲锣打鼓把奖牌送到获奖人家门口,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今年已是该村第二届道德模范评选,去年村里评出了10名道德模范和10名党员先锋。
与此同时,东平县也在举行一场为道德模范先进人物颁奖的盛典——第三届“大善东平人”暨民间设奖奖百姓颁奖晚会。这是一场由该县民间企业和个人出资设立的道德奖项颁奖活动。
仪式上,八里湾村村民李忠英荣获“和谐家庭奖”,王承英荣获“仓园好媳妇奖”,吴淑英荣获“卓远最美乡村教师奖”。算上之前两届,该村已有10多人荣获县级以上道德奖项。
如今的八里湾,道德建设的氛围愈加浓厚,榜样的力量无处不在。村级道德模范光荣榜、善行义举四德榜、新24孝宣传画、道德文化墙,无不传递出这个湖边小村道德建设的铿锵声音。
“和谐文明百花艳,携手谱新篇”,正如八里湾村歌中所唱,道德建设正成为八里湾奔向美好明天的内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