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可以说是天大的事。春节是食品药品消费旺季,而这也是宁阳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后面临的第二个春节,小作坊监管、农村大型聚餐备案、餐馆商超检查,样样马虎不得。两年来,宁阳县食药监管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监管网络及监管机制,虽然每个乡镇、街道仅有三四名监管人员,却在宁阳11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支起一张安全盾网,为当地老百姓的饮食用药安全撑起一片蓝天。
片区监管,基层协管
实现农村监管全覆盖
农村是食品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为有效保障农村群众的饮食安全,宁阳县委、县政府在食药监局体制改革之初,便将“乡村两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络建设工程”作为解决群众“最后一公里”为民要办的14件实事之一放在了重要位置。
13个乡镇、街道,1125平方公里,单纯依靠每个监管所的三四名监管员,很难面面俱到。为此,宁阳县在各村(居)、社区选聘食品药品监管协管员643人,并定期对他们进行食品药品相关法规知识的培训。协管员与经营业户多是同村邻里,对村里情况比较了解,让他们协助进行食品药品安全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协助执法、宣传教育等工作更为方便。磁窑镇食药监所积极与镇政府和宁阳经济开发区联系,第一时间建立起了食品药品监督协管员队伍,完善农村食品药品监督网络,目前共有食品药品监督协管员100名,做到了所有村庄全覆盖。
在此基础上,当地将县局和基层所执法人员进行搭配组合,组成6支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组,每组分别负责2—3个乡镇、街道食药安全执法的督促提升工作。分组后,县局人员及时“补位”,可对过去监管力度薄弱的乡村实行常态化监管。
公安食药监联动
助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为及时高效地查处各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宁阳县成立了“公安食药监联打办公室”,开始探索联打工作模式。通过建立公安部门和食药监部门联打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食品药品监管、公安职能优势,加强信息沟通和执法协作,形成防范、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活动的合力。
联打办成立以来,针对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进一步加强高风险食品药械监管力度,宁阳县先后开展了桶装饮用水、肉制品、白(红)酒、食用油和使用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的专项整治行动,取缔一批“黑窝点、黑作坊”。一年来,联打办已组织出动执法人员780余人次,监督检查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920余家次,查处食品药品违法违规案件90多起,其中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25件,有力震慑了违法犯罪的嚣张气焰,切实保障了全县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
食药安全除了严打,还应营造良好氛围,倡导理性、科学消费观念,提升从业人员食品药品安全意识。为此,宁阳县在2015年积极探索食药安全的多种宣传普及形式,该县在电视台开办《宁阳食药安全报道》,定期播放宁阳县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动态和先进经验。在《泰山晚报·宁阳读本》设立“食药安全”专版,及时宣传食品药品安全知识、曝光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
“周五讲堂”以案讲法学法
以执法规范化保障常态化监管
在每个周五的下午,宁阳县食药监局的会议室内就上演一场场的辩论赛,这是2015年下半年来该局开办的“周五讲堂”。
2015年10月的一个周五,轮到蒋集镇食药监管所所长彭国栋作案例汇报。“2015年9月25日,我们获得线索,在蒋集镇各商场销售的聊城某阿胶存在产品标签违法,进一步检查中,发现还存在生产许可证虚假问题。”彭国栋和同事们迅速给聊城食药监局发协查函,并第一时间确认此阿胶违法生产、销售,紧接着蒋集镇食药监所给辖区内销售商发通知要求下架。
由于该问题阿胶供货商在八仙桥街道,但蒋集镇监管所忙着对问题产品进行下架,却疏忽了与兄弟所联合对供货商进行查封,给供货商留出了销赃时间,两天后,八仙桥街道食药监管所获得消息时,供货商已经将大部分问题产品转移。每周由一个监管所讲述一个他们办案中实际遇到的案例或者难题,其他乡镇街道监管所的同事对案件处理情况进行点评、提建议,就是要达到‘红红脸出出汗’的效果。周五讲堂一周一学、一周一案,推动干部队伍执法能力上台阶、上水平。
经过两年的努力,改革后的宁阳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实现工作重心下移,将工作重点放在基层第一线,安全监管体制进一步完善,监管队伍素质明显提升,有效打击了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了群众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