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8-8582000

通讯员qq群:4037662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首页泰安新闻

山东泰安渔鼓:千年古乐觅知音

2015-12-08 09:35:00 作者:  来源:新华网山东频道

      陶园园

      道板一敲,渔鼓一响,简单几句唱词,顿时将民间传统艺术的动人光彩展露无遗。作为一种传统说唱艺术形式,泰安渔鼓承载了太多人的乡土记忆,但如今渔鼓乡音却陷于难以为继的窘境。在岱岳区祝阳镇金井村,年过7旬的倪清河老人一生钟爱渔鼓,并在传承之路上执著守望、奔波。

      “喜欢了一辈子,不能到我这里断了根。”倪清河是目前泰安渔鼓主要的传承人。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他依然守着渔鼓生活。细看渔鼓,长约1.1米,筒身由塑料做成,内中空,一头被一层薄薄的猪心膜罩住。摆弄着心爱的渔鼓,倪清河的动作也变得温柔起来。他左手竖抱渔鼓,右手击拍鼓面,苍凉的古韵就这样轻易地穿越了时间和空间。

      渔鼓,又称道筒、竹琴,简板。倪清河告诉记者,据传,渔鼓起源于商末周初,起初叫“三根木”。泰安渔鼓师爷为邹县人,清末开始在泰安收徒授业,上世纪三十年代达到鼎盛。那时泰山东麓泰莱平原一带几乎每个集市上都有渔鼓表演。演奏时,表演者左手竖抱渔鼓,右手击拍鼓面,开书前禁说“八大块”(桥、塔、鬼、雾、虎、梦、狼、牙)。泰安渔鼓通俗易懂、伸缩自如,有对唱、表演唱、渔鼓小品、戏剧演唱等多种演唱方法,极其灵活。除某些较短的曲段有固定曲词外,长篇均无固定唱本,只有四字一句的“桥路本”,记录故事情节概要,演唱时靠艺人临场发挥,随口编唱,对情节和人物逐一进行深刻细致描绘,浓墨重彩渲染,以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

      在唱腔方面,泰安渔鼓唱腔高拔,尾音婉转、苍凉,由道士腔发展演变而来,因情节变化而派生出“道情”、“正腔”、“悲腔”、“垛板”、“散板”等几种唱腔,按字行腔,字少音多,唱词不同,行腔亦异,尤以演唱传统剧目等最为著名。因为腔调苍凉,倪清河的老伴一直都反对他唱渔鼓。“渔鼓就是这个韵,改了就不叫泰安渔鼓了。”倪清河在唱渔鼓这件事上特别坚决。

      从16岁第一次在莱芜集市上听渔鼓,倪清河一生都为之着迷。“为了学好渔鼓,我遍访名师,吃了很多苦头。”倪清河回忆,每天和老师在外都要背着一床被子,演到哪里,睡在哪里,大路边、桥底下、草垛旁都是睡觉的地方。“那时候感觉冬天特别冷,我和老师同盖一床被子。”倪清河笑称,“我们就是一群讨饭的。”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艰苦的学徒生涯和自我的勤奋让倪清河很快地成长起来。因为唱腔丰富,演绎的人物细腻传神,再加上性格幽默,倪清河深受听众的喜爱,不久便在周围一带小有名气。“我嗓音洪亮,大伙儿就给我起了外号‘火车头’,只要我在集市上,大家铁定跑过来听我唱渔鼓,经常都是上千人围着听。”

      尽管渔鼓如今已经风光不再,但只要渔鼓声响起,倪清河的身体总能迸发出强大的能量。他说,渔鼓的演奏指法很多,主要有“击”(四指同时拍击)、“滚”(四指连续交替单击)、“抹”(四指击鼓止音)、“弹”(四指屈指连续交替击弹)等。而渔鼓的好坏,制作鼓顶很关键。“制作鼓顶的学问大着呢,得带着感情去做才行。”倪清河说,学习渔鼓很大的一部分内容就是学习制作鼓顶。以前渔鼓筒子都是用劈开的竹子制作而成,长1.1米,筒口是用鱼鳔做蒙子,故称为“渔鼓”。现在的渔鼓一般为塑料筒,不仅密封好,而且轻便,筒口蒙子用猪、羊的护心膜,不仅有柔韧性,声音也清脆洪亮。记者随手轻轻地敲打渔鼓,便发出了深邃醇厚的“咚咚”声。 与很多民间传统艺术一样,由于渔鼓的唱腔完全是师傅教徒弟学,唱词没有文本,历代很少或根本没有文字记载,全凭口传心授,学艺周期较长,导致这门民间艺术濒临灭绝。在渔鼓这一行里,有六年出师的规矩。“前三年看师,后三年看徒。”倪清河解释,前三年主要是徒弟看师傅的德行和技艺是否值得拜师,后三年主要是师傅看徒弟的德行和悟性是否值得传授技艺。

      观众的严重流失更使这一传统曲艺步入囧途。现在的倪清河已经很多年都不出去演出了,因为很多年轻人不喜欢听,也听不懂。“我年纪越来越大了,家里人也都不让我出去演奏。”倪清河告诉记者,“以前很多人学习渔鼓是指望它养家糊口,而现在大都出去打工养家,真心愿意学习渔鼓的人越来越少了。”提起渔鼓的传承,倪清河透出无奈。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包括渔鼓在内的一大批传统文化艺术在年轻一代中逐渐没了市场,倪清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所以闲下来的时候,倪清河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将渔鼓传承下去,让越来越多的人从对渔鼓的欣赏和喜爱中感受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前些年,倪清河正式收的徒弟有三个,最小的徒弟也已经57岁了。“我收徒弟首先看德行,不忠不孝者不收。”倪清河说,如果品德不行,即使技艺再好也不收。“有的时候也想多收几个徒弟,但是由于辈份排列严谨,所以并不能乱收。”倪清河期盼有一天,没落的泰安渔鼓能够重新焕发出新的光彩。

      泰安渔鼓2014年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让倪清河激动不已,“只要还有人重视和喜欢,渔鼓就会有未来。”据了解,近年来,岱岳区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多管齐下,为“非遗”传承和发展撑起“保护伞”。目前,泰安渔鼓已经通过文字、图片、录像片的形式进行了保存。录像片的内容真实体现了泰安渔鼓的表演过程、技艺流程以及活动过程。此外,为了给泰安渔鼓提供更加广阔的展示交流舞台,岱岳区以文化走亲、文艺表演等形式,开展“庄户剧团展演”“百家故事队闹春”“千戏下乡”等各类展演活动,让泰安渔鼓重新走进了普通百姓的生活。

      这段时间,倪清河收了一个徒孙。泰安渔鼓后继有人,倪清河的心终于落了下来。现在的他一边耐心地教导徒弟,一边宁静地守望着这门古老的传统技艺,一人一鼓,坚持传递泰安渔鼓的艺术魅力和生命力。未来,倪清河期望泰安渔鼓这个千年古乐,能找到更多的知音。

初审编辑:陶云江
责任编辑:赵伟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 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 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本网特稿

重磅专题

泰安新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