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面参与学校管理“家校共育”补齐教育链条家长和孩子一起去上学
□ 本报记者 姜 斌
本报通讯员 王长庚 卢宝勇
刘汝信 蒋文文
10月13日一大早,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中心小学老校四年级一班的卢安琪吃完早饭就迫不及待拉着爸爸一起去上学,“爸爸,咱早点走吧,要不一会你值班要迟到啦。”原来,今天轮到了卢安琪的爸爸和她同学侯亚琪的妈妈做校园义工,到学校帮忙维持学生入校秩序和一天的安全巡检。“校园义工”是近期该校在“家校共育”上任作出的积极探索之一。
家庭教育不容忽视
孩子是未来的希望,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被整个社会所关注。“家校共育”是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变革,教育改革浪潮中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家校共育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岱岳区大汶口镇教委主任李万刚介绍说,只有加强家校联系,尊重并重视家长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才能发挥整体教育效应,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相较于城市而言,乡镇、农村学校更应如此。
“现在孩子的家长外出打工、做生意的普遍较多,无暇顾及孩子的学生和生活,这一家庭教育环节的缺失也会导致学校老师无法获得学生课余的信息反馈。长期在家庭教育中形成的不良习惯,使老师在以后的矫正过程比较困难。”刘凤鸣是大汶口镇柏子中学四年级一班的班主任,对于积极推进家校共育的迫切性,她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小家访大作用
“学校教育的成败,说到底还是群众满意不满意。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发现和利用形式多样的好方法、好模式来形成家校合心,共同教育,从而达到学生健康成长,家长、社会满意的目的。”李万刚介绍。
刘凤鸣老师举了班里一个学生的例子。该班有个叫姜月的同学,在校作业尚能完成,但各科适量的家庭作业都没有做。当老师询问她时,她总是以做家务、带妹妹或作业未带来搪塞老师。刘凤鸣带着这个疑问去家访,得到的情况却是,当她父母督促她做家庭作业时,她却说老师没有布置家庭作业,以致造成家长曾私下里埋怨老师懒惰。后来,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姜月同学端正了学习态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当老师给孩子上课
除了家访、家长会这样传统的方式,大汶口镇各个学校还立足自身的实际,探索了很多其它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学期初,通过学生家长民主推选、学校审议通过,成立了班级、年级、校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学校向家委会成员颁发聘书,确立家委会成员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和义务,不但让家委会对学校工作有更多的知情权,还让其对学校工作有更多的话语权,让家委会为学校的重大决策献计献策,避免了学校工作的盲目性、片面性。”大汶口镇第一中学校长刘圣坤介绍说,自从上学期开始,学校每天每班都会有一名学生家长进入孩子所在班级,与学生们一起听课、跑操,上班会,指导学生打扫卫生,参与班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家长们根据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轮值,把自己在课堂上所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及时与班主任、任课老师沟通,并记录在《家长值班记录表》中,学校在第一时间能够全面掌握各年级教师与学生的真实信息,为学校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提供了依据。”
在大汶口镇中心小学老校,还开展了家长义工、家长义教进校园活动。家长义工每天轮流在学校门口值班、维护上学放学秩序,参与学校的安全管理等。家长义教则是个新鲜尝试,该校的具体做法是,首先由班主任主动了解和联系有一定专业知识或技术特长的家长,在家长完全自愿的基础上,学校选择部分家长为自己孩子所在班级提供每周1到2节的综合实践课。家长的技术特长是什么,孩子们就学什么,比如剪纸、烹饪、交通知识、医学常识等等。“我们的目的,一是丰富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弥补课程开设的欠缺;二是密切家校联系,使家长更加了解和理解学校教育。”该校政教处主任岳迎春介绍说。
“家校共育,是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学生、家长、教师、学校都有提高和收获。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来说,家校共育更代表了一种方向:现代化的学校教育不应再是封闭、孤立的象牙塔,而应该是开放的、透明的,应该是由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立体式的管理模式。”大汶口镇教委主任李万刚这样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