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脚下的岱庙每天游人如织,但很少有人知道早在1928年济南“五三”惨案后,泰安各界群众在这里抵制日货,“五三”惨案纪念碑至今耸立。1928年日军在济南制造惨绝人寰的“五三”惨案后,国民党山东省政府被迫迁驻泰安,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泰安成为临时省会。岱庙天贶殿则挂上“人民大会场”牌匾,成为当时省政府会议所在地。
本报记者 薛瑞 侯峰
日军酿济南“五三”惨案
岱庙立起两块纪念碑
1928年5月3日,日本帝国主义在山东济南大肆屠杀中国军民及外交官员,制造济南惨案,又称“五三”惨案。日军派兵侵入中国政府所设的山东交涉署,将交涉员蔡公时割去耳鼻,然后枪杀,并乘机占领济南,肆意焚掠屠杀,据不完全统计,军民死伤总数达6000余人。
泰安市博物馆副馆长赵鹏介绍,济南发生“五三”惨案后,泰安各界群众义愤填膺,开展抵制日货、烧毁日货的斗争,并在岱庙设立“五三”惨案纪念碑。“当时设了两块纪念碑,一块位于天贶殿扶桑石南,次年5月设立第二块,位于双龙池正北。泰安各界民众还在火车站前举行万人大会,声讨日军侵占济南的罪行,游行至深夜。”赵鹏说。
问及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人了解到,泰安在抗战期间曾一度成为临时省会。赵鹏介绍,5月下旬,南京国民政府明令在泰安组建山东省政府,把泰安作为临时省会,当时的省政府成立仪式在省立三中举行,将近一年后才把省会迁回济南。“岱庙天贶殿是中国三大殿之一,在泰安成为临时省会后,天贶殿牌匾被换成了‘人民大会场’这几个字,成为省政府驻泰期间的会场。”而在省政府被迫迁泰安期间。
赵鹏说,1937年底日军攻占泰安城前夕,泰安军民将遥参亭纪念碑埋于遥参亭南墙根下,其碑座留在原处达46年之久。1983年春,驻泰部队植树挖穴时将之挖出,遂立于原处即双龙池北栏杆外。“双龙池为市区交通要道,出于保护文物考虑,景区在2008年把纪念碑移入遥参亭内,原扶桑石南纪念碑则改立于天贶殿东侧。”
抗战期间两次隐居泰山
冯玉祥建小学和大众桥
作为爱国民主人士,冯玉祥曾在抗战期间两次隐居泰山。1948年7月,冯玉祥离美回国参加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途中,9月1日行至黑海,因轮船起火而遇难。遵照其生前意愿,1953年迁葬至泰山脚下。
冯玉祥墓位于泰山西麓、西溪口东侧,1988年已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还会接待很多市民、学生前来祭拜,清幽的环境也让冯玉祥墓成为了一处景点。而现在在五贤祠外洗心亭石梁上,还留有冯玉祥亲笔题刻:“你忘了没有,东三省被日本人占领去,有硬骨头的人应当去拼命夺回来。”
冯玉祥墓也记载着这位爱国人士的生平。1932年3月,冯玉祥在国民党四届一中全会上提出的抗日建议未被采纳,怀着愤懑的心情,隐居泰山普照寺。1933年8月,再次隐居泰山,直到华北事变发生,在蒋介石电邀下离泰山赴南京,结束了他的泰山隐居生活。在泰山期间,冯玉祥热心于泰安公益事业和对贫民的救济工作,他创办的武训小学前后计有15所学校,学生800余人。
1933年冬,冯玉祥委托夫人李德全创办了泰山第一个“贫民小学”,定名为“武训小学”,学校实行免费教育,对于特别困难的学生还给予生活补助。这所学校至今仍然存在,即现在的冯玉祥小学。而位于天外村的“大众桥”,也是冯玉祥在泰山期间主持兴建,造福了一方百姓。经过不断修复,成为现今天外村重要桥梁所在。
多幅珍贵老照片
记载泰安奋起抗战
根据《子弟兵的足迹(泰山卷)》记载,时主政山东的韩复榘为了保存实力,几乎是不战而退。1937年10月初,日军一路沿津浦铁路迅速南下,进入山东,11月陈兵黄河北岸,韩复榘仓皇命令炸毁黄河大桥,未作有效抵抗即率部南逃,主动放弃了黄河泰山天险,泰山遂沉沦于兵火。
在岱庙内,珍藏着多幅黑白老照片,还原着当年历史,而这些照片都是景区历时多年,从各处搜集起来:12月24日,泰安城遭日军飞机轰炸;31日,日军第二军第十师团侵占泰安城;1938年1月1日,肥城沦陷;1月5日,日军侵占宁阳,另一路往西南侵犯东平。
1938年6月9日,为阻止日军西进,蒋介石采取“以水代兵”的办法,下令扒开郑州黄河南岸(花园口)堤坝,使黄河决堤改道南流入淮。“花园口事件”导致黄河水一泻千里,广阔平原沦为泽国,黄泛区人民受害深重。现在的东平湖水草丰美,但由于当年黄河改道,却曾导致东平湖大面积干涸。8月17日,日军侵占东平县城。漫长的抗战路开始后,泰山儿女义无反顾投身到抗击日寇的洪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