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经海路消防中队一间宿舍的房门,里面非常安静,传来淡淡花香。
走过玄关,一个满脸稚气的小伙子正倚着被褥,盖着薄毯,斜躺在床上。双腿上放着一本很厚的书,看得非常专注。床边的柜子上,摆着一束鲜花。
“王继康,好点儿了吗?”听到中队指导员张宇喊他,小伙子赶忙把书放到一旁,书名是《士兵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材》。
王继康撩开毯子,露出裹着厚厚纱布的左手,用右手把左手轻轻地举高了些,“好多了,不疼了,就是有点儿麻和胀。”说完,冲指导员轻松一笑。然而,其他人心里都沉甸甸的,为这个年仅19岁的小伙子心疼。
今年端午节那天,天气闷热。傍晚6时许,经海路消防中队的警铃响了,有人报警称:通州区次渠大地986总站附近,一辆大货车与一辆伊兰特小轿车猛烈相撞,小轿车被挤扁,油箱漏油。经海路消防中队的任务是处理漏油情况,以防爆炸。
到了事故现场,消防员发现小轿车已经完全“钻进”了大货车的底盘下,前车盖被整个掀开,油箱漏着油;大货车车头压在小轿车左侧车顶上——小轿车的驾驶室内,司机大腿以下被死死卡住,已经昏死过去。
由于报警人此前没提及有人被困,消防员穿的都是厚重的灭火防护服。但此时已经管不了这么多了,救人要紧!一组消防员马上利用水枪喷雾稀释漏油;特勤班副班长王继康则带领班组负责破拆变形的驾驶室。
按以往经验,消防员计划拆掉驾驶室一侧车门,救出司机。可没想到,就在王继康把扩张器塞进变形车门的一瞬间,大货车车头明显晃动了一下。
“不行,如果扩张开车门,小轿车承受不住货车重量,没准儿会造成二次伤害。”王继康立即改变作战计划,指挥毛剑勇等人从驾驶室后车门进入,尽量放倒车座,给司机和救援营造更大空间。他自己则钻进副驾驶室,侧着右半拉身子进行破拆作业。
由于空间狭小,王继康无法像平常那样自如地摆弄30多斤的液压钳,只能用左手托着钳子头儿,右手扶住钳子把手,一点一点往里送,从上到下进行剪切。
仪表盘切开了、操作台切开了、挂挡切开了……由于血液流通,司机苏醒过来,消防员大声呼喊“坚持”“我们马上救你出来”!
可是,越向下切割,空间越小,越难找准、对稳切割点,而且天越来越黑,王继康几乎是“盲作业”。每一次,他都要用左手捏准切割点,然后再把液压钳卡住破拆。
忽然,王继康大喊了一声:“手!”右手猛提起液压钳,塞给身后的战友王晓阳,一溜小跑上了附近的救护车。原来,由于防火服很厚重,在操作液压钳时,衣服划到了开关,结果王继康的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前端与破拆点一同被切了下来。
在赶往医院的路上,虽然左手经过急救医生的层层包扎,但鲜血还是透过层层纱布渗了出来,王继康的额头上满是豆大的汗珠,可他没喊一声疼,而是充满内疚地自责:人还没救出来,我怎么能受伤呢!
1个小时后,当战友传来破拆成功、司机脱险的消息时,王继康才松了一口气。
当天夜里,王继康开始接受手术,手术持续了22个小时,4根手指都接了回去,可是小手指没有成功,最终仍要截掉。
当父母看到独生子的伤口时,哭得非常伤心。“事情已经发生了,而且手术挺成功的,我相信我能恢复!”王继康劝导父母,也这样宽慰自己。因为他是中队2013年这批战士中第一个申请转士官的消防员,他希望在消防一线战斗下去!
“小时候,我家附近着火,看到消防员一脸黑乎乎地背着人从火场跑出来,觉得特别敬佩,从小就想当消防兵。”说起这次事故,王继康说一点儿都不后悔,相比山东老家的同龄人,他们还要靠家里照顾,而自己已经成为一个男子汉、一名消防战士,可以保一方平安了。
“只要能恢复,我要一直干消防!”“消防”两个字,仿佛是王继康最好的止疼药。
人物小传—— “王第一”
王继康在中队有个绰号,叫“王第一”,因为,他总是爱争第一。
刚入伍时,王继康身体瘦小单薄,身体素质并不突出,器材使用也不熟练,可以说体能、技能都是弱项。不过,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他给自己加大了训练强度:中队要求战士每晚跑3公里,他就跑5公里,还要加练200个俯卧撑、500个仰卧起坐。3个月后,他就成为同年兵里的佼佼者,还代表中队参加了大比武,成绩名列前茅。
对于消防器材,王继康更是到了痴迷的程度,不仅熟读使用说明,还不断拆装器材,熟悉性能。这个“生手”很快当上了中队的器材保管员,对于中队150多种、1万多件器材,他能脱口说出装备的性能、存放的情况。短短一年半里,王继康就成为中队有名的“器材通”和“活教材”。
日常生活中,王继康也不断证明自己“王第一”的绰号不是浪得虚名:总是第一个带头拖地板、第一个带头扫厕所、第一个带头做好内务卫生,就连战友受伤住院,他也是第一个主动要求陪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