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泰安5月29日讯(肥城台记者 纪宗玉 通讯员 周强 彭召昆)在肥城,有一名家喻户晓的种粮大户。她采用土地流转方式,成立合作社,采用科学化管理和机械化种植,开拓了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在自己富裕的同时,带动周围人致富。她就是肥城市王瓜店镇穆庄村村民──刘东华。
庄稼地里“淘”出“金”
2007 年以前,刘东华和丈夫经营一家饭店。长期和土地打交道的刘东华注意到,传统的家庭联产承包一家一户,你一分我半亩土地分散经营的方式,束缚了村里的劳动力,增加了种地成本,许多农户种地入不敷出,特别是家庭种粮, 户户养“机”、分散经营的模式,不利于大型农业机械作业,严重制约了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夫妻俩经常从电视、网络等途径了解土地流转的政策,感觉利用这种方式可以把农村分散的资源集中利用。刘东华在肥城市镇农业部门的带领下先后到外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咨询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决定把村里农民不愿耕种的土地承包下来,统一经营,使土地得到充分利用。2007 年初,在肥城市镇农业部门和村两委的支持和帮助下,顺利地与297 户村民签订了10 年的土地流转经营合同,每亩每年提前支付农民700 元的租金。目前,规模经营土地已达到1400余亩。
“两化”助力高产
天有不测风云。在刚刚流转土地后不久,刘东华的丈夫不幸去世。刘东华毅然决然放弃经营饭店,一心投入到种植粮食中来。2008 年7 月,刘东华和6 户农户依法、自愿成立了肥城市穆庄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及穆庄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社,该社社员以自己现有农机设备进行入股,实行了规模化经营。“种地成功的经验就是科学化的管理方式和机械化种植。”刘东华表示,近几年,粮食种植综合应用各种农业新技术,新品种、走种粮结合、农机
农艺相结合的路子。她还带头实施了小麦免耕播种,仅此一项技术每亩可节省化肥25 公斤,节省机械成本15元,粮食也实现丰产丰收。2014 年,小麦亩产超过650 公斤,玉米亩产达到550 公斤,每亩纯收入600 多元,总收入多达90 万元。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还全面推行机械化种植,目前,共有大型拖拉机15 台,玉米收割机5 台,小麦自走式收割机7 台,各种小型农机30 套。机械化的推广,使全村350 名农民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有的到企业上班挣钱,有的从事商业,户均增收入1 万多元,人均增收入5000 多元。
致富不忘乡亲
刘东华发展现代农业,开拓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2009 年她参加了山东省政府召开的全省种粮大户表彰大会,被省政府授予全省“种粮女状元”,2010 年被评为“山东省三八乡村的名人、能人和焦点人物,2012 年被评为“山东省乡村之星”,2013 年评为泰安市首届“ 十大女杰”。谈到下一步打算,刘东华表示,将以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和平台,以穆庄村为核心,不断扩大土地流转面积,流转范围辐射到附近王西、朱庄、太华、张庄等村,争取继续扩大土地流转面积。“我也希望通过土地流转,带动周围村民一块致富。”刘东华说。据了解。通过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提高了劳动生产力,降低了劳动生产成本,提升了农业整体效益,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使穆庄村350 名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户均年增收10000 余元,同时带动辐射周边500 余户村民,使他们都走上致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