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同军工作照
省文物局来五埠考察
电影《石敢当》来五埠采景
赵同军向游客介绍五埠村的历史
赵同军一家
赵同军,男,汉族,生于1968年12月,中共党员,现任肥城市孙伯镇五埠村党委书记、村主任。妻子徐霞患有白血病,是赵同军不离不弃、患难与共,在全家人的鼓励与支持下,徐霞最终打败了病魔,获得了“新生”。
264天有多长?有的人看来可能只是弹指一挥间,而对五埠村的赵同军夫妇来说那是相濡以沫、患难与共,注定今生携手同行的永恒。
不离不弃患难与共
2005年腊月,寒风吹着枯草,发出撕心裂肺地轰鸣。
经过医院初步诊断,徐霞得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噩耗传来,她瘫软在地,每日以泪洗面,多次想到要结束生命。一日夫妻百日恩,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他用真情感动着妻子,丈夫赵同军不离不弃,给妻子活下去的勇气,鼓励妻子战胜疾病痛苦,树立生活信念。
2006年春节,赵同军带着重病的妻子来到了天津血液研究所。入院就得交60万元,还要做最坏的打算,为了宽慰妻子,赵同军坚定的说:“你放心,有亲姊妹的患者治愈率很高,只要好好配合,保持好的心态,就一定能治好!钱的事你不用操心,就算是砸锅卖铁,我也得把你治好。”是赵同军的鼓励让徐霞再次燃起了对生的希望。
在病房的264天里,就算治疗过程再痛苦,徐霞也没有再哭过一次,每次遇到丈夫都是笑容满面。免疫力低的徐霞不能与一点病毒接触,餐具、食物都需要消毒,赵同军需要背着高压锅,经过三道的消毒换衣室,才能到达病床前给妻子喂饭,甚至大小便都需要他亲自计量,这样的事情赵同军反反复复做了264天。
姐妹情深血脉相容
经过配型,三妹的血型最合适。当时老三的孩子才一岁,自己也有贫血,但是三妹毅然坚持给姐姐做骨髓移植。
移植是痛苦的,腰穿6次,骨穿12次,大动脉上还要插入四十多公分的管子。为了维持体内营养,还必须插入17个分管,将营养液直接输入心脏。对于经历过磨难的徐霞来说,这已经不算痛苦了,可三妹就不一定能受得了了,但是三妹没吭一声,默默地忍受着痛苦。经过六七个小时的漫长手术,终于结束了,一直非常成功,徐霞恢复很快。
为了表达对妹妹夫妻俩的感谢,两家人做了一个让人感动的决定,每年农历的六月廿四,姊妹俩配型成功的这一天,就成了两家人共同的生日。“这不仅是让我们永远记住姐妹情深,还让孩子一代一代的记下去。”
感动延续孝爱继承
长辈的言传身教在赵凯心里种下了孝老爱亲的种子,从小懂事的他,在母亲生病之后,就再也没有让父母操心过。
妈妈出院回家,每天都是赵凯给妈妈梳头、端饭、洗脚、穿袜。2013年,赵凯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临沂大学。
妻子病好后,赵同军感恩社会,热心公益事业,多次向灾区、镇慈善机构捐资捐物,向大家传递正能量。
经过这些变故,让赵同军这个七尺汉子更懂得“感恩”二字的分量。他要感恩社会。这年正巧五埠村党支部书记到了退休的年龄。他婉言谢绝了好心人的多次劝阻,毅然决然的来到了五埠村担任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当“官”伊始,搞调整,全村五百亩山坡地全部栽上了优质的核桃树。五埠村作为一个明朝的古村落,十分有旅游考古价值,他紧紧抓住“乡村记忆”游这一机会,大力发展五埠村的乡村旅游,他要把他挚爱的五埠村推向全省乃至全国。
俗话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但是赵同军却向我们诉说了患难与共的故事,也用“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心关爱帮助着村内的村民们,帮助村民解决困难,服务民生,成为群众称赞的好书记。他孝老爱亲的事迹感动着他的亲人、村民、邻里,是当之无愧的孝老爱亲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