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扶持一批潜力大、成长性好的科技型、创新型和劳动密集型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成为泰安市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结合点。
□ 本报记者 姜斌
近九成税收来自民营经济
去年以来,泰安市着眼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常态,全市小微企业扶持发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4年,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实现税收189.35亿元,同比增长10.08%,占全市税收总额的87.04%;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1636.3亿元,增速为10.5%,占全市GDP比重达54.5%;其中,全市规模以上中小微企业1813家,实现收入4692.7亿元,同比增长19.1%,实现利润349.5亿元,同比增长6.4%;规模以下小微企业工业产值292亿元,同比增长8.06%。
“截至去年底,全市小微企业共33012户,同比增加5656户,增长20.68%;从业人员是838262人,增加12.8万人,增长18.02%;实现营业收入2057.9亿元,增长20.5%。”泰安市中小企业办副主任李洪涛介绍。
据了解,在我省中小企业局会同省监察厅开展的2013年小微企业发展情况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估中,13项量化考核指标,泰安7项指标进入全省先进位次。
“一企一技术”
打造科技小巨人
在发展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方面,泰安市今年将突出创业兴业、提质增效、集约集聚和公共服务4项重点,引导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
“今年我们将突出抓好创业载体的建设,对孵化成功率高、创业服务功能健全、创业兴业效果明显的创业辅导基地给予重点培养和资金扶持。引导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加工、特色服务,积极创建特色产业镇、特色产业村。”李洪涛介绍说。
为此,泰安市将依据企业发展的行业类型、成长阶段、规模大小和地域特色,实行分类指导,助推大中小微企业实现梯次成长。深入推行“一企一技术”创新活动。鼓励中小微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实现产品更新换代,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中小微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联合建立各类研发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中小微企业加强品牌培育,增加产品和企业知名度,形成一批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特、小而优、小而强的科技小巨人和行业排头兵。
此外,为鼓励中小微企业管理创新,将加强中小微企业管理者的培训,开展一企一策咨询或订单式服务,帮助企业制订和实施个性化管理提升方案,提高中小微企业的管理水平。
多渠道融资
做大产业集群
资金就好比是企业发展的血液,今年泰安市将多渠道化解融资难、融资贵。“我们每年都会推介一批成长性好的中小微企业在场外市场挂牌交易或股权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据李洪涛介绍,泰安市还将开展银企对接活动,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便利;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支持担保机构创新担保方式,提高风控水平,降低担保成本,放大担保倍数。
“为了进一步加大产业集群的培植规范力度,我们除了强化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壮大产业集群规模之外,还会从组织领导、发展规划、龙头壮大、产业配套等方面,加大对产业集群的规范提升,形成产业规模集聚效应。探索加强产业集群自治组织建设,增强要素关联性,实现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信息互通、技术互补。”李洪涛说,“我们将以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为依托,吸引产业集群关联配套企业向园区聚集。围绕集群产业链的短板、配套中的缺项、深加工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填平补齐,横向加宽、纵向拉长,提高专业化分工和协作配套能力,促进产业链延伸加宽,形成科学合理的现代产业组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