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可以很受用
——泰山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纪实
泰山学院 马兆龙 张秀英
近日,由山东省高校工委主办的首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决赛落幕。泰山学院的刘艳丽、郭慰慰双双夺魁,包揽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干课半数一等奖。
“课堂教学温婉中透着灵动,洒脱中不失严谨,教学设计思路清晰、语言表述规范准确、启发式教学运用得体、课件制作精致素雅。整堂课犹如行云流水、收放自如,充满活力和智慧,是融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一堂课。”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周向军教授高度评价了两位获奖教师。
作为新建本科高校的青年思政课教师,经过层层关口,从全省高校360余人参赛教师中脱颖而出,令人刮目相看。记者带着疑惑,走进了泰山学院。
“如何让思政课‘入耳’、‘入心’、‘接地气’是我们改革的重点。我校思政课改革的思路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取多种形式,共同探究、回答、解决时代、社会、人生中不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将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实现自我教育。”该校党委书记王庆功深有感触地说。
创新教学方法 思政课更入耳
“正面战场战役规模大,影响大,歼敌多,牺牲将领多、级别高。”“我认为敌后战场牵制了更多的敌人,游击战的作用更大些”。在刘艳丽老师“全民族抗战”案例分析课堂上,同学们正分组围绕着“两大战场的作用”进行热烈的讨论。同学们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慷慨激昂,唇枪舌剑,你来我往,争得面红耳赤的场景也常有出现。主持人刘艳丽老师适时插话询问,妙语连珠,穿针引线。思想的碰撞引发了思考,让“中国故事”真正走进学生心中,抽象枯燥的理论课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像这样的“案例教学”,在泰山学院的思政课堂上已经开展多年。多年来,一届一届的同学毕业离校,讨论的话题也常变常新,授课教师的教学热情却依旧如初。“以往的思政课,呆板而枯燥,老师照本宣科以及单纯说教太多,我们真心喜欢这种上课方式,大赞!”这是一位同学给刘老师的留言。
“案例教学”只是泰山学院针对思政课内容“枯燥”、教学手段“传统”、学生参与度低、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之一。近年来,他们从改变以灌输式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入手,积极探索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变教材体系为教学体系,引导学生互动参与,鼓励学生质疑批判,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既是知识传授者,更是学习引导者,能够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同学们的主体意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做实实践教学 思政课更丰富
在思政课堂上,同学们正聚精会神地观看自导自演的“感恩母校,纪念青春”主题视频。这是该校王莉老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一个实践教学项目,目的是“让学生以青春的名义去思考、去探索”。
诸如此类活泼的项目化实践教学形式还有很多:我在政策中、经典影评、“万里与农村改革图片展”观感、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调研……一个个鲜活的选题、一份份有意义的调研、一次次躬身实践,同学们在广阔的社会大舞台中,体验了人间万象,加深了对国情和社会的了解,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了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项目化实践教学是我们探索解决思政课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思政理论课有效性弱化’的有效途径。这种教学方式将传统课程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设计为若干个实践教学项目,围绕项目组织教学,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认清国情,陶冶道德情操,坚定理想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泰山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秦梦华说。
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兴趣选择不同的项目,或独立探究,或合作交流,教师以自己的学术见识指导学生研讨,启发学生思考。项目化实践教学的目标不是让学生追求某种事先设定的标准答案,而是让学生在亲身参与过程中,激发其求知欲和探索精神,着力培养学生观察、解决当下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
翻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项目教材,从孙中山等革命先行者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开始到建国大业的确立,一个个鲜活生动的项目串成了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中国近现代史,引领同学们探寻历史背后的发展规律,思考错综复杂的现代社会万象,增强责任意识,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精彩人生。
该校思想政治教育学院主要负责人刘明合告诉记者,“我们思政课四门主要课程都编辑出版了此类生动翔实、贴近学生的教材,撰写了实践教学项目大纲,对实践教学的组织、考核、评价、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严格规定。”
该校初步构建了基于整体性的思政课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搭建了集教书与育人、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为一体的思政课实践育人平台,思政课实践教学从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从宿舍——食堂——教室——图书馆“四点一线”延伸到整个校园,从学校扩展到社会,做实了思政课实践教学。
而“实践教学成绩占本门课程考核成绩的40%”这一考核方式的变革,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评价方式,使思政课考核重点从考核学生对单纯知识点的掌握为主向考核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分析综合能力为主转变,引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实现思政课的教学目标。
满怀仁爱之心 思政课更有效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思政课教师是关键。思政课教师要按照‘四有’好老师的要求,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以高尚情操、丰富学识和崇高的人格魅力影响教育学生。”党委书记王庆功说。
泰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任课教师郭慰慰就是这样一位“四有”好老师。
某天,在学生上交的作业中,她细心地发现有位女生表达出对父母的疏远、怨恨甚至敌对。郭老师赶紧约到这位女生,并耐心地聆听了她的心声。原来,这位女生自幼与奶奶生活,有了弟弟后,更是感受不到父母的疼爱与家庭的温暖。之后,她变得性格内向、敏感而脆弱。郭老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多次与该女生推心置腹地谈心,了解她与父母的情感进展及学习状况,为她排忧解难。整整一个学期后,该女生深切地感受到了父母浓浓的爱意,她也变得开朗活泼起来。圣诞节前夕,她送给恩师一个大大的“平安果”。“敬爱的郭老师,您不仅教我知识,更教会我怎么做人。真心谢谢您,我会更加努力的!”礼物虽小,情义无价。“通过我们的努力,孩子们懂得感恩爱、表达爱,这比传授知识更有意义!”郭慰慰老师说。
的确,思政课是理论化的,更是生活化和情感化的。泰山学院的思政课教师们坚持真心真情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关照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珍视学生的独特理解。丰富多样的课程设计、轻松活跃的师生互动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无微不至的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情感沟通,把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严格管理与人格感化结合起来。他们以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探索真理的创新意识、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为人处事的人格魅力、评判是非的价值取向、热爱生活的美好追求乃至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生,有效地引导了同学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