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8-8582000

通讯员qq群:4037662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首页泰安新闻

泰山学院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015-04-10 08:41:00 作者:王桂利  来源:大众日报
近日,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主办的首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决赛落幕。该校思想政治教育学院主要负责人刘明合告诉记者:“我们思政课四门主要课程都编辑出版了此类生动翔实、贴近学生的教材。

       泰山学院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思政课接地气 学起来入心脑 

      近日,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主办的首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决赛落幕。泰山学院的刘艳丽、郭慰慰双双夺魁,包揽了全省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干课半数一等奖。

      作为新建本科高校的青年思政课教师,能从全省高校360多名参赛教师中脱颖而出,实属不易。“如何让思政课‘入耳’、‘入心’、‘接地气’是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也是我们探索的重点。我们的做法是,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实践环节,发挥教师人格力量。”泰山学院党委书记王庆功说。

      用“助产术”代替满堂灌

      “正面战场战役规模大,影响大,歼敌多,牺牲将领多、级别高。”“我认为敌后战场牵制了更多的敌人,游击战的作用更大些。”在思政课老师刘艳丽“全民族抗战”案例分析课堂上,同学们正分组围绕着“两大战场的作用”进行热烈的讨论。

      刘艳丽老师成了“导演”,她适时插话询问,像苏格拉底运用的“助产术”,使学生一直处于亢奋之中。

      “思想的碰撞引发了思考,抽象枯燥的理论课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让‘中国故事’真正走进了学生心中。”山东大学马列学院院长周向军教授评价说。

      像这样的“案例教学”,在泰山学院的思政课堂上已经开展多年。“以往的思政课,呆板而枯燥,老师照本宣科以及单纯说教太多,我们真心喜欢这种上课方式,大赞!”这是一位同学给刘艳丽的留言。

      “案例教学”只是泰山学院针对思政课内容“枯燥”、教学手段“传统”、学生参与度低、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之一。近年来,他们探索并形成了启发式、互动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项目化实践变枯燥为生动

      在思政课堂上,同学们正聚精会神地观看自导自演的“感恩母校,纪念青春”主题视频。这是该校王莉老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一个实践教学项目,目的是“让学生以青春的名义去思考、去探索”。

      诸如此类的项目化实践教学形式还有很多:“我在政策中”、“经典影评”、“万里与农村改革图片展观感”、“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调研”……一个个鲜活的选题、一份份有意义的调研、一次次亲身实践,同学们在广阔的社会大舞台中,加深了对国情和社会的了解,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了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将传统课程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设计为若干个实践教学项目,围绕项目组织教学,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认清国情,陶冶道德情操。”泰山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秦梦华说。

      记者翻开荣获首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一等奖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项目教材看到:一个个鲜活生动的项目串成了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中国近现代史,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教条死板的结论概述。

      该校思想政治教育学院主要负责人刘明合告诉记者:“我们思政课四门主要课程都编辑出版了此类生动翔实、贴近学生的教材。”

      做“经师”更要做“人师”

      去年圣诞节前夕,思政课教师郭慰慰收到了一个大大的“平安果”,并附有一张字条:“敬爱的郭老师,您是我人生的恩师,在我感到无助的时候,是您给了我勇气和力量……放心吧,老师,今后我会看得更远,走得更稳!”

      送“平安果”写“感恩条”的学生叫李雪(化名),她一度抑郁,甚至产生过轻生的念头。有一天,郭慰慰批改学生作业,她“读出”了学生语言的异样。“我发现这位女生对父母有陌生、怨恨甚至敌对的情绪。”于是,郭慰慰赶紧约到李雪,耐心地聆听她的诉说。

      原来,李雪因为家庭原因,自幼与奶奶生活,很少体会到父母的疼爱。有了弟弟后,更是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雪上加霜的是,和她感情很不错的同学,因为一件琐事和她闹了矛盾。从此,她变得内向、敏感而脆弱。

      郭慰慰了解这些情况后,就多次与李雪推心置腹地谈心,了解她与父母的情感进展及学习状况,并和同学们暗中帮助她,为她排忧解难。一个学期后,李雪感受到了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她逐渐变得开朗活泼起来。

      像郭慰慰一样,泰山学院的思政课教师,人人都有个记事本,专门记录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心理诉求,用来帮助学生“学习上解惑、心理上解压、生活上解困、就业上解难”,化解学生内心的困惑,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不仅做好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而且做好大学生的人生导师。

初审编辑:陶云江
责任编辑:聂艳艳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 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 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本网特稿

重磅专题

泰安新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