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东平县戴庙镇泰禾农业开发公司的员工正在采摘海鲜菇。
◆作为南水北调东线的核心县,东平县的生态环境历来备受关注,如何实现生态美和百姓富的共促共进,成为该县发展的重要课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群众生活的基础、致富的保障,我们在产业布局、项目带动等方面,均突出生态保护。实践证明,这条路越走越宽。”东平县委书记赵德健说。
□ 本报记者 姜言明 曹儒峰
本报通讯员 陈淑锋
休闲游接地气
在东平县,随着旅游从观光到休闲的转型,昔日渔家生活俨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东平县商老庄乡潘孟于村是个有800余人的渔村,近年来,先后建成旅游码头、运河渔村等旅游项目,成立了拥有40艘快艇的旅游公司。目前,潘孟于村近七成渔民吃上了旅游饭,每年集体旅游收入达600余万元。
“渔家乐”风生水起,“农家乐”也是生机盎然。走进东平县东平镇唐坊村,古朴的石碾、碧绿的菜畦,不时飘来的摊煎饼的香气,让人重拾儿时的温馨记忆。该村先后建起垂钓中心、采摘乐园、农家餐馆,成立旅游合作社,30多户农家统一标准,统一经营,合作社年综合收入140多万元。
原来不起眼的老房子、农家菜成了农民致富的宝贝,足不出户就鼓起了腰包。据了解,东平县拥有4A级景区2家、3A级景区10家,有8个乡镇荣获“山东省旅游强乡镇”、30个村庄荣获“山东省旅游特色村”,全县年旅游综合收入20多亿元。
做活“林文章”
车出县城北行,绕过几道山路,来到“九山十八沟”的东平县大羊镇南留屯村,这里是当地最早进行核桃品种改良和规模种植的村庄。
“核桃园有3000亩,通过发展种植、育苗、加工等,全村实现存款6000多万元。”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吉章介绍。
大羊镇有大小山头113个,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乡镇。当地立足实际,发展核桃种植4.8万亩,年产量600万公斤,产值1.6亿元,荣膺“中国核桃之乡”的美誉,“大羊薄皮核桃”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有了“金名片”,核桃身价每公斤增加了10元,每公斤干果平均在52元左右,核桃树长成摇钱树。
同是山区乡镇的接山镇,改变群众在房前屋后、路坎壕边种植绿化苗木的习惯,发展规模经营,苗木面积在1.5万亩以上,成为“省苗木花卉百强镇”。目前,东平县经济林面积达到10.5万亩,森林覆盖率46%。
龙头带,产业兴。据了解,该县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69家,农业无公害、绿色、有机“三品”认证面积达到95万亩,3种农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食用菌撑开“致富伞”
在东平县戴庙镇泰禾农业开发公司,偌大的厂房里,一排排陈列架整齐排列,上面码放着一层层长势喜人的海鲜菇。
“智能化库房能调控温度、湿度、光照等,可以全年生产、天天出菇,同样用地面积,效益比普通大棚养菇增加4倍多,更为重要的是,避免了环境污染,保证了产品质量安全。”泰禾农业开发公司董事长宋广东说。
厂房里长蘑菇,土洞里也能长。在东平县旧县乡北吉城村,沿着小路蜿蜒而下到20米深的沟底,几十条土窑洞一溜排开,门洞不大,进去却别有洞天。拱形窑洞高1.8米、宽2.5米,洞顶一串白炽灯一直向里延伸,地上堆满营养袋,一簇簇雪白鲜嫩的鸡腿菇长势正旺。
旧县乡山多地少,山脚下土层厚、塑性强、立面直,当地利用独特的地理条件,另辟蹊径,凿洞养菇。“土洞里空气湿润、四季恒温,比地面上一年多种好几茬,蘑菇卖相好、品质好,1米土洞收益200多块钱,年收入七八万元。”旧县乡吉城村党支部书记任尚泽说。
目前,全县食用菌合作社总数达11个,带动650农户入会,年产鲜菇2.1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