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由于儿童专用药品种少,儿童用药存在“成人化”的现象。并且很多药品缺乏儿童使用说明,即使是专业儿科医生在给儿童用药时,也只能根据孩子的体重去估算药量。据统计,我国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约是成人的两倍。
□ 本报记者 王佳声 姜斌
儿童专用药品种匮乏
泰城市民刘先生的儿子今年10岁,前段时间胃不好,老话说“是药三分毒”,吃药会刺激胃,他就想去给孩子买儿童专用的胃药,以减轻副作用,结果转了好几家药店,都没有买到专门给孩子吃的胃药。
“儿童专用药不足在业内来说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难题。”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儿内科主任肖运迎认为,目前儿童药面临着品种少、剂量规格缺乏和用药信息不全等问题。
全国工商联医药业商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现有3500多个制剂品种,儿童专用的只有60种,仅占比1.7%。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中,中成药有203种,其中儿童专用药9种,注明儿童用法用量的22种。适宜儿童的剂型方面,如粉末吸入剂、栓剂、糖浆剂、滴剂、气雾剂等,所占的药品品种数也很有限,90%的药品没有儿童剂型。
因为没有儿童专用剂型,很多药品都需要用剪刀或手掰把成人用的药片分成1/2、1/4、甚至1/8,这不仅不卫生,也很难做到剂量准确。
再就是用药规格,目前市面上很多药品的说明书及有关文献,都缺乏对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资料。“一些药品说明书中仅有‘小儿慎用或酌减’、‘谨遵医嘱’等描述,根本没明确标注儿童适应症和具体的用法用量,别说孩子家长,有时就是我们专业医生也拿不准,只能是根据孩子的体重来估算。”肖运迎说。
此外,儿童用药口味的选择也很重要。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主任陈述英说:“婴幼儿吞咽功能发育不完善,对苦味的耐受力不如成人。由于味道不好,患儿吃下去容易呕吐,造成误吸。但大部分药品,特别是非儿童专用药,口感都很差,这让年龄小的孩子难以下咽。”
“成人化”用药副作用大
肖运迎介绍说:“治疗小儿常见的感冒、呼吸系统疾病,口服用的消炎药、退热药、止咳药的儿童专用品种相对来说多一些,其他疾病就很少见到有儿童专用药了。”
“如果孩子心脏不好,心律失常,治疗心律失常的常见药没有儿童专用剂型,孩子就只能用和大人一样的药。”肖运迎说,长期以来,儿童在接受治疗和使用药物时,就是这样被当作“缩小版的成人”,儿童用药的“成人化”让很多专业医生感到无奈。
孩子有孩子的代谢特点,大人有大人的代谢特点,用药过量或不慎,就容易引起中毒,导致器官损害。比如氨茶碱,口服的氨茶碱只有大人的剂型,没有儿童专用,但它的中毒和治疗用量很接近,一旦用错了就很危险。儿童肝、肾等脏器发育不完善,解毒排泄功能弱,容易使药物在体内蓄积,引发不良反应。
肖运迎告诉记者:“前段时间我接诊了一个10岁大的男孩,孩子的父亲本身是一名乡村医生。小男孩是泌尿系感染,他爸爸就给他打了庆大霉素,用的是成人量,孩子到了晚上还是尿频、尿急、不退烧,他爸爸就又给打了丁胺卡那霉素,结果孩子就出现了血尿,孩子的身体根本承受不了成人那么大的药量。”
根据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联合进行的“儿童安全用药大调查”显示,我国儿童不合理用药达12%至32%,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约12.9%,约是成人的两倍。
研发与生产成本相对更高
“我们给孩子看病,有的时候没有具体用药依据,只能是按照大人的剂量给孩子使用。”陈述英说,“没有专业儿童药品,我们也不可能不给孩子治病了,有的时候说明书上没有具体的用量,我们只能靠自己去找证据,查找大量的专业书籍才能作出判断。”
“相比较起成人用药来说,儿童专用药在剂型、口味、包装方面都需要更加多样化,这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肖运迎说。
一名药企负责人告诉记者,与成人用药相比,儿童用药的处方、工艺相对复杂,对口感、安全性、原辅料选择性及质量控制的要求都较高。同一成分针对不同的年龄段儿童,需进行不同剂型、规格及口味等相应的药学研究。儿童用药的研发是所有药品研发投入最大、耗时最长、临床试验最复杂的领域之一,即便研发成功了,也将面临市场推广难题。
“儿童药在生产设备、质量控制、技术投入等方面并不比成人药少,却无法从定价上得到补偿。”这名药企负责人坦言,儿童药的各项指标比成人药更严谨,而目前的药品定价原则是以药物有效成分含量为基准,儿童药有效成分含量低于成人药,售价也相应较低。比如某种药物,成人制剂100毫克定价100元,如果儿童剂型有效成分是成人的1/10,则定价可能就是10元左右,而两种制剂在工艺流程、工时和包装上相差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