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男 报道 图为瑞泰集团建成的省级科研中心。
□本报记者 姜言明 刘涛
本报通讯员 宋杰 李胜男
岁末年初,肥城既忙碌又欣喜。
回首2014收官,12月18日,肥城市荣膺“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而此前仅一天,该市还上榜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位列第20位。
再看2015启航,1月3日,还在元旦假期内,肥城召开市委工作务虚会,科学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提早谋划新常态下的新发展。
速度来自转型
肥城工业经济,传统产业结构偏“重”,煤电钢占到全部产值、税收的近七成。当宏观经济步入新常态,这样的县市发展速度还“快”得起来吗?
肥城的回答令人振奋:去年1—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地方税收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4.9%、13.1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27.56%,比年初增长1.72个百分点。
肥城的新速度从哪里来?“速度来自转型。”肥城市委书记张成伟说。去年初,新一届肥城市委、市政府重新审视城市发展未来路径,搭建全新坐标系,提出“吹响转型集结号,打造发展升级版”。
着眼这一思路定位,肥城谋划实施了产业升级“四项计划”,旗帜鲜明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去年以来,共实施技改项目96个,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7.1%,22家企业的31个项目列入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限制淘汰落后产能,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4.95%。
张成伟说:“没有去年的坚定转型,就没有今天肥城持续较快的发展速度。转型才能更好发展,转型才会快速发展。”
新兴产业挑大梁
时令寒冬,我们在肥城市看到的是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山东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春秋古城开城迎客;鲁中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破茧崛起;140多家企业海外“掘金”,对外贸易进出口增幅高于全国、全省……
肥城市委副书记、市长常绪扩说:“去年来我们最大的共识就是,对经济发展大方向很清楚,对发展路径很清晰。”一批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在肥城落地生根、发展壮大。
虽然钢价持续处于低位,行业利润空间收窄,但位于该市高新区的恒基新材料公司却以技改来推动企业成功转型。企业投资18.8亿元,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五机架冷连轧技术、全辐射立式炉退火镀锌技术,使普通的钢板摇身一变成为仅有0.6毫米的家电板、汽车板,价格翻了数番。目前,公司每月平均出口镀锌板、彩涂板13000吨,销往40多个国家。“公司计划2014年销售收入实现20亿元,2015年将实现35亿元。”公司总经理孙国强说。
新兴产业园区已进驻规模以上企业22家,引进了麦道机器人研发生产项目、德方纳米动力电池、新大地玻化微珠等一批能够拉动产业裂变的大项目,处于行业领先、产业高端的好项目。新材料研发制造、智能机械加工、电子商贸物流新兴产业集群已然显现。
一组数据印证了肥城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去年以来,铺开建设新兴产业项目41个、总投资192.2亿元,分别占过亿元项目的30.6%和29.5%。
招大引强打头阵
去年19个新能源项目落户肥城,其中UPC风电项目计划总投资15亿元,新能源产业从单一项目变成了现在的十多个项目,“滚雪球”式发展的背后是肥城招大引强的发展思路。
“进入新常态,项目是转型升级的载体,产业是转型升级的基石。”张成伟认为,必须坚持以优质项目拉动转型,坚持用优质项目增量稀释传统产业存量,用优质高效投入优化传统重化结构。
位于边院镇的现代盐化工业园区,被列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联动示范基地,现已吸引天津渤化、信发、联想、龙大等多家大型企业集团落户。到今年底,园区制盐、制碱及新材料项目全部达产后,将形成每年百亿元产值、10亿元税收的进项。
除了引进来之外,把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无疑也是肥城经济持续高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内纤维素老大瑞泰集团加快科技研发,已有7种产品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3种产品列入国家火炬计划,其主导产品纤维素醚占全国70%以上的份额;无纺新贵泰鹏集团去年投资新上的环保型无纺布利润是以前的四五倍,且电子商务已占到总销售额的三分之一。
据了解,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72家,其中173家主营收入过亿元、27家过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