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萍 报道 宁阳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在桶装水专项治理活动中检查桶的材质。
□本报记者 姜言明 张 强
本报通讯员 陈 萍
宁阳县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率先“破冰”,依托食药监局成立了6支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组,实行划片包干、层级负责,逐步扭转了过去监管无力的窘境。
最优搭配——
壮大基层监管力量
“原来1个月最多监管60家单位,如今能监管上百家单位,过去3人负责4-5个乡镇,现在每个乡镇都有2-3名监管人员,不仅提高了市场监管效能,更让食品药品经营者时刻绷紧了‘安全弦’。”宁阳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管科科长邱爱华对改革近一年的发展变化颇有感触。
据了解,当地把“县乡村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建设工程”作为2014年为民要办的14件民生实事之一,积极谋划,强力推动。去年3月份,宁阳县完成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打破原有部门格局,整合县食安办、工商食品流通环节、质监食品生产加工及原食药监职能,成立了新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构建了一个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监管体系,并在全县13个乡镇、街道分别设立食品药品监管所,556个行政村设立协管员,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县、乡、村三级监管网络。
在此基础上,当地将县局和基层所执法人员进行搭配组合,组成6支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组,每组分别负责2-3个乡镇、街道食药安全执法的督促提升工作。分组后,县局人员及时“补位”,可对过去监管力度薄弱的乡村实行常态化监管。“既能实现人员配置最优化,又推动了机关‘瘦身’,基层‘强身’”,县食药监局局长朱忠琢道出了工作组成立后的优势所在:“监管体制改革后,县局执法人员对食品生产、流通方面的监管知识掌握不深入,基层食药监所工作人员主要从县工商部门划转过来,对药品、医疗器械、餐饮等方面知识了解少,成立监管工作组后,可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据统计,截至目前,食药监局共出动执法人员6570人次,监督检查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业户4790家次,先后顺利完成高考、中考、“两会”等县内所有重大事件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亮证经营——
确保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每天早晨5点,位于宁阳一中附近的商贩们开始忙碌起来。他们身着统一的白色衣帽,面戴口罩,显得整洁而干净。“有了备案证,这么多年摆摊终于合法化了,这样学生买着吃也放心。”在学校门口卖夹饼的李春香(化名)对记者说。如今她的餐车上多了一个食品摊贩备案证,上面有她的姓名、健康证和经营范围,同时还公示了她所使用的食品原料。
“过去,质监部门管生产,工商部门管流通,食药部门管餐饮,食品安全多部门的‘分段监管’模式,对于学校周边小商小贩的监管责任界定不清,处于‘都管都不管’的状态,现在,凡食品进入生产、流通、餐饮环节,均由食药监局统一监管,发放食品摊贩备案证,有效解决了学校周边存在的监管真空、监管盲点等问题。”县食药监局副局长曹明告诉记者。
学校连着千万家,学生更是监管的重点人群。“亮证经营”成为宁阳县食药监局变堵为疏的有效监管举措,据了解,当地去年没有接到一起关于学校食品安全的举报。“目前已经整顿规范了一中、四中、职业中专附近的50余家商贩,到今年6月底,即可完成全县212所学校附近商贩的整改。”负责执法整改的食药监局综合协调科科长张福军介绍说。
票档一体化——
实现质量可追溯
“你这里的双汇产品是从哪儿批发的?”检查人员话音刚落,零售店的小王就从抽屉中拿出一本制作精美的账册,打开来看,产品的进货时间、进货单位及相关资质一目了然。“原来自己也担心,万一货源出问题,不好追究责任,现在有了账册,踏实多了。”小王坦言道。
据了解,一直以来,索证索票难、填写不规范、保存不妥善、问题食品难追溯等问题是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难点。为此,从2013年5月份,宁阳县食药监局在流通环节探索推行了“票档一体化”档案账册制度。
记者看到,账册第二页是加盖印章的批发商资质,包括食品流通许可证、营业执照的复印件,第三页是批发商与业户签订的责任书,后面则是粘贴进货单据的地方。
“假冒伪劣食品的存在于源头管控不力,批发户和零售户相互没有制约,加上利益驱动,促使双方心照不宣地销售不合格食品,‘票档一体化’档案账册制度的推广,强化了对食品批发环节的监控,规范了食品经营者的经营行为。”朱忠琢表示。
经过半年多试点,“票档一体化”账册得到众多批发商和零售业主的认可。截至目前,已有36家食品批发业户印制“票档一体化”账册17000余册,在3000余户食品零售业户中进行了推广,覆盖面达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