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涉农资金整合与统筹,加快推进财政支农资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泰安市岱岳区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司其责、形成合力”的原则,打破行业界限和部门分割,积极整合优化各类财政支农资金1.22亿元,统筹使用,集中支持重点项目,有力推动了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构建平台 保障有力
涉农资金整合涉及面广、环节多,面对的困难和问题也是十分棘手。为确保整合工作顺利进行,岱岳区政府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财政、农业、水利、国土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涉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在区财政局设立办公室,负责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强力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工作。
按照涉农资金整合计划,该区构建起粮食高产创建、蔬菜产业提升两大平台。依托粮食高产创建平台,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并率先承担了农业部粮食增产模式攻关任务,在大汶口镇、马庄镇建立起1万亩小麦增产模式核心示范区;依托蔬菜产业平台,在满庄镇曹家寨格瑞特现代农业精品园新建1处占地面积200亩的蔬菜示范园,进行了示范园道路硬化、完善灌排系统、电力设施等基础设施,重点推广物联网、绿色控害、生态栽培、肥水一体化等现代农业技术,提高示范园的科技水平。
加大财政投入。该区建立起了稳定的财政支农资金增长机制,严格落实财政支农预算,确保每年支农资金增幅高于一般性财政收入增幅。突出财政支农资金的导向作用,提高农业资金市场化运作水平。统筹安排财政资金,形成资金使用合力,发挥支农资金规模效益。
整合资金 项目先行
点多面广,钱不够用,成效不明显,是多年来涉农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本地实际,岱岳区依托粮食、蔬菜两大平台,以项目为抓手,将零散的资金整合在具体载体上,形成了资金项目的聚集效应。
作为农业大区,岱岳区积极搭建粮食高产创建平台,以大汶口镇、马庄镇为重点,积极整合千亿斤粮食产能、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小农水建设等项目,围绕田网、路网、水网、林网、电网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集中打造了10万亩高产示范方。整合高产创建项目资金,实施深耕深松、秸秆还田、宽幅精播、“一喷三防”等10项技术措施;推广玉米“一增四改”“一防双减”等8项技术措施;建设田间小气候及生物预警自动监测点4个。项目区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路相通、渠相连、田成方、林成网,为粮食生产能力持续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蔬菜种植业是岱岳区涉农资金整合的重点。滩清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重点进行了蔬菜集约化育苗、设施蔬菜标准园等项建设,建成蔬菜育苗智能温室、育苗日光温室,高标准蔬菜标准园200亩。泰安良庄青青农场重点建立生态庄园,建成500亩水果、蔬菜采摘及供应基地,开展了种植、养殖、采摘观光、科普教育、民俗娱乐、体验休闲、餐饮服务(农家院类型)等商品品牌经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应。
提高能效 多方受益
整合“散、小、乱、杂”,统筹资金项目,岱岳区财政局在涉农资金整合中,将涓涓细流逐步汇成支农的洪流,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大大提升,有效推动了岱岳农业经济迈上新台阶。
根据全区农业发展实际,统筹规划,岱岳区让有效的资金通过整合,集中投入,重点突出,递次推进,集中打造重点亮点工程,避免了多头申报、交叉重复现象,充分体现了集中财力办大事,提高了支农资金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改善了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了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提高了物质装备水平和科技推广水平,逐步形成集约化生产、标准化种植、产业化经营、融合化发展的现代农业新格局。同时,项目区经过综合开发治理,促使农业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发展轨道,生态效益成果显著。通过节水灌溉、秸秆还田,改善项目区的灌溉条件,配方施肥、绿色控害、统防统治等先进实用技术快速推广,土壤基础地力明显提升,土地产出能力持续提高,全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