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商20年,被村民推举为村支书,他放弃丰厚收入,义无反顾地回到故乡当起了村官;他上任仅两年,先后为村里改造电网、引水、修路、安装路灯、建设乡村文体小广场。村里的文化生活丰富了,村民高兴了,他却瞒着家人先后垫付了共57万元。他就是泰安市宁阳县泗店镇薛村村支部书记薛思江,被薛村村民亲切地称为“垫钱书记”。
7月29日,记者来到了宁阳县泗店镇薛村,见到了村民口中的“垫钱书记”薛思江。薛书记皮肤黝黑,脚穿一双发黄的白色帆布鞋,十分朴实。对于记者的突然来访,薛书记却一再推脱:“你叫我做事儿做多少都行,这采访我是真说不出啥来,咱也没干什么大事儿,不知道咋说”。在记者的一再坚持下,薛书记答应与记者聊聊天儿,这才打开了“话匣子”。
2012年4月,做了20年建筑施工生意的薛思江,恰恰经商到了春风得意的好时候,却被村民们推荐做薛村的村支部书记。起初薛思江还是放不下生意,可一想到自己土生土长的家乡现如今贫困不堪,老支书又卧病在床,他还是担起了村支书的重任。
薛思江垫钱修村路,村民受感动自发捐款凑钱
“原来我们村里没有一条水泥路,路又窄又坑洼,一下雨根本没法走人,大家只能穿雨鞋,那时候村里还流传着一个笑话,说水鞋全让薛村人给买走了。而且我们村里种菜的多,路不好过车,菜农进出不方便,赶上雨天车都出不去怎么卖菜?当时路是非修不可!”回忆自己上任之初的村路,薛思江动容的说道。
原来,薛村30多年前建有一条7米宽的土路,是村里的交通要道。多年来村民们在路两旁开荒种地,薛书记上任时,土路已被侵占得只剩两米宽,且路面坑洼不平,晚上过人也常会摔跟头。薛思江向村委提出修路,可村里太穷了,村委成员个个质疑“咱村儿没钱,拿啥修路?”面对质疑,薛思江毅然决然掏出了自己当时仅有的4万元。“村里没钱我先垫上,不够我回头再要账,我再垫上,路必须得修”,就这样,薛思江动用自己做建筑时结识的各种关系,雇人开工修起了路。
得知薛书记是自己掏腰包给村里修路,村民们开始坐不住了,不少村民主动捐钱,200元、500元,有的人还拿出1000元甚至更多,当地的企业也参与到捐款修路的行列中去,每天还有几十位村民前去义务修路。前期6000多平方米的路面就这样修完了。
薛村修路为捐款村民立下的功德碑
薛思江眼见村民们对他第一阶段修路工作的全力支持,自己也没闲着,他把早前自己做生意时别人欠他的账要回一部分,又投入到修路中去。2013年8月,在薛思江和村民们的努力下,薛村大小26条、总长达8公里的土路,全部变成了高标准水泥路。前后总共投入130余万元,而其中的30多万元都是薛思江自己垫付的。
宁阳县薛村村内平坦宽阔的水泥路
“我们村的路修好以后没有一个人乱扔垃圾,路上特别干净,还有的村民没事儿了就出来打扫,村里500来户村民都非常自觉”,看到村容村貌因修路发生了改变,薛思江既自豪又欣慰地说到。
用废料设计路灯,每盏节省一半费用,还义务做清洁
路修好了,考虑到多年来村里一直没有路灯,薛思江又垫资三万八,给村里安装了百余盏路灯。村里文体广场里的路灯,前期设计是薛书记自己琢磨的,为给村里省钱,他利用村里原有的工程废料自己焊接成了电线杆,再买来灯罩和灯泡,找工人安装了路灯。“没钱想干有钱的事儿,咱就得想办法,一个路灯至少1300,我自己做一个才花600块钱,而且灯的样子我还挺满意的”,说到这里,薛书记腼腆地笑了。
薛书记和他自己用工程废料设计的路灯
路灯的电线杆体是用水泵管道焊接出来的
正在薛村文体广场内清理垃圾的“垫钱书记”薛思江
除了设计路灯,薛思江还自己当起了义务清洁工,隔三差五就到文体广场上打扫卫生,有村民调侃道:“薛书记怎么亲自打扫啊,村里每天给我十块钱我给村里打扫了多好”。薛书记笑着对我们说,我跟他说,村里花钱雇人打扫还不如我自己打扫,既省钱又能锻炼身体。
不闻“闲言碎语”声,一心修建文体广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村里的文体广场也是薛思江垫资修建的。去年10月,薛思江清理出了3亩垃圾地,垫资12万修建了文体广场。
“有钱建广场,这玩意儿有什么用啊,真是不干正事儿了”,起初,小广场并没得到群众的认可,可对这些“闲言碎语”,薛思江选择了沉默,咬住牙建围墙、装大灯,买音响。广场建成后,薛思江让自己的两个正读高二的女儿,利用周末时间义务教村民跳广场舞,还拿出3000块钱,为积极参与的村民买来运动装。
如今,周围十里八村的老少400多口人,几乎每晚都会来小广场休闲活动,可以打篮球、跳广场舞、用投影仪播放录像。过去没人来的薛村热闹了起来。有的村民还跟薛思江开玩笑:“薛书记,咱这广场建得小点儿了啊”。村民们农闲时间都来文体广场娱乐休闲,也少了很多家庭矛盾和邻里争执,薛村的氛围融洽和谐。
“先斩后奏”,垫钱两年妻子不知情
薛思江上任两年来,改电网、修路、引自来水、建广场……到如今,背街小巷都有了路灯和监控。没钱,薛思江就自掏腰包,硬是让薛村大变了模样。“毕竟是自己辛苦赚来的积蓄,几乎都垫给村里了,家里人没反对过吗?”面对记者的提问,薛思江不好意思地笑了:“当时哪敢跟家里说!直到前两天有报纸上登出来我的事儿了,她才知道我给村里垫了这么多钱。”
薛书记说,两年了,他妻子不知道他给村里垫钱也不可能,只是不知道他垫了这么多,前两天看报纸才偶然发现他给村里垫了57万元,“刚知道的时候也是不舒服,以前她也吵过我,毕竟这些钱在村里够买套二层的好房了。平时吧,村里人见着我媳妇儿经常向她夸我,夸赞我的人一多,对她又很热情,加上村里变化确实很大,她就理解了,支持我工作。”
薛村大变样,村民编曲夸赞村支书功劳最大
“竹板一打满天响,全体村民听我讲,今天不说别的事,说说薛村变了样,村民吃上了干净水,道路平坦又宽敞,四通八达村貌好,百姓个个喜洋洋……”,为了夸赞两年来薛村村貌的变化,70岁的薛丕玉特地编写了快书赞扬他们的“垫钱书记”薛思江,薛书记知道后,将薛丕玉老人快书中夸赞他的地方修改为夸赞薛村村委。修改后,快书节目还在薛村登台演出,村民们个个拍手称赞。
不仅要给村里省钱,还要带动老百姓赚钱
采访中,薛思江多次感慨万千地说过:“我从小在薛村长大,虽然在外闯荡多年,回来了,这村里不好家里不好,我也不安。钱都花到自己家里,乡亲们生活都好起来了、都高兴了,我就不觉得亏,经过这么多事儿,乡亲们都能从反对到支持我,这是我最高兴的事儿!”
现在村里的基础设施已经健全,薛思江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让村集体的腰包鼓起来,带领群众致富。“村级发展,关键是兴办产业”,薛思江告诉记者,“前不久到菏泽考察牡丹园产业,牡丹油附加值高,种植牡丹3年后,每亩地能净赚7千块,比单纯种粮赚钱多”。为了打消村民的疑虑,他打算先带头试种20亩。而薛思江考察的另一项产业是桑茶,通过流转土地,搞规模化种植。对于帮村里的百姓赚更多的钱,薛书记充满了信心和干劲。
今年43岁的薛思江,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村里,兼顾生意的时间越来越少,往村里投的钱却越来越多了。“我也没经验,不知道工作咋入手,乡亲们需要啥咱就干点儿啥!”村委班子回想起上任之初的薛思江,他没有什么豪言壮语,说的最多的就是这句朴实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