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泰安3月10日讯(通讯员 肥城台段衍海 报道)肥城市把保障民生、惠及百姓、服务群众作为根本出发点,紧贴群众诉求,兴办为民实事,让百姓更舒心、更满意、更幸福。
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持续加大民生投入,近年来,肥城市财政民生支出占比均在50%以上,年均长29.5%,去年市财政民生支出23.78亿元,占比56.29%,高于一般预算支出5.93个百分点。深入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积极推进以“六项改革、一个平台”为重点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被列为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分别达到14%和16%。投资23.57亿元,实施集中供气供热和安居工程,累计铺设供气供热管道185公里,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7708套、建成3237套,连续三年超额完成任务。推动各类社保“扩面提标”,企业月最低工资标准由1100元调整为1220元,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5040元和2400元,农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4500元和3200元,被列为首批国家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首批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总投资7.8亿元,实施了市医院门诊病房综合楼、市疾控中心、市精神卫生中心康复综合楼建设和市中医院改造等一批便民惠民项目。全市新农合覆盖率达到100%,市财政补贴由年人均60.5元提高到136.2元,最高报销额提高到15万元;在市、镇、村所有医疗机构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药品价格平均下降44.2%,年可为群众节支1500万元。投资12.4亿元,先后实施了城市东区和西区中小学、桃都中学、大职教中心建设及农村初中食宿工程,实现了城区义务教育一体化、高中教育城区化,在全省第一个获得了新标准实行后的教育工作示范市称号,顺利通过了全国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市验收。总投资6.1亿元的引黄引汶济肥工程投入使用,解决了事关肥城长远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命脉问题。
探索创新社会治理。以整合资源、畅通渠道、提高效率为目的,组建了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和社会治理服务中心,着力解决群众难事、烦事、关心事。公共行政服务中心下设行政审批服务、公共资源交易、电子监察三大平台,社会治理服务中心下设群众诉求受理、矛盾排查调解、综治信息服务、网络监督管理四大平台,依托“两个中心七大平台”,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畅通民意调查、“三问”活动和专题调研“三条渠道”,完善市镇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累计受理各类意见建议6380余条,办结5983条,群众满意率99.8%。
纵深推进文化惠民。把文化发展放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培植壮大文化产业,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以“软实力”的提升扩大影响力、增强“硬支撑”。投资3500多万元,加强以农家书屋、文化大院、文体小广场为重点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志愿者递进培养工程”成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被确定为山东省第一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纵深推进农村文化“三个一”工程,组织实施以送戏、送书、送电影、送展览为主要形式的农村文化“四进”活动,深入开展消夏广场文艺演出、“百姓大舞台——农民文化节”、“欢乐桃都、文化惠民”等活动,全市各个社区和村周周有演出、月月有活动、季季有好戏,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