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铁十四局集团建设清音大桥纪实
攻坚克难十余项:“阅尽桥梁”近百座
清音大桥位于新泰市青龙路东段,横跨东周河,将来连接京沪高速,是通往全囯各地的要道。
2011年4月,清音大桥中标。集团公司领导高度重视,挑选精兵强将,快速进场。在接下来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里,建设者把桥梁从地下17米的基础,干到高空106.55米的塔顶,“步步高升”的艰难使他们感慨万千。
项目经理汤占华深情地说:“三年来,和兄弟们用情、用心、用汗建成的大桥,真像自己养育的孩子,有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
清音大桥跨河桥梁有76根钢索斜拉受力,独塔底座宏大,基础开挖大而深,主墩扩大基础最大开挖深度17米,属于超深超大基坑。作为桥梁设计负责人,同济大学罗喜恒博士中肯地说:“基础施工拉开了攻坚克难的序幕,对于1.2万方混凝土基础来说,只能一次成功,如何解决水化热、浇筑连续性施工问题是极具挑战性的。”
异形独塔双曲面不等跨斜拉桥,独塔呈“人”字形结构,每一节段形状规模不一样,模板加工制作难。施工对支护要求高,支架做不好易倾斜垮塌,一旦人仰马翻,后果不堪想象!
大桥造形独特,箱梁为鱼腹箱梁,宽37米,优美的流线形却给施工带来很大的风险。支架挂在索塔上悬空受力,突破了常规作业。
这是一座集高、精、尖、险、难于一体的桥梁,被列为山东科技创新项目、中国铁建科技资助项目。
面对困难,建设者们深入研究地质水文报告,仔细踏勘现场,摸清地形地貌和当地青云湖和东周河水文,在经过专家多次论证后,最终采用了成本最低的放坡开挖和多种降水方式相结合的施工方案,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熟练掌握了超大型混凝土基础施工的核心技术。
大桥的索塔钢锚箱高39.4米,总重640吨,安装部位全部处于50米以上的高空,精度要求极高。项目部采用全站仪定位控制,在钢结构每个节段上布设6个监控点,进行定位,再进行位置复检,监控点位置准确无误后施焊,所有的焊缝都要经过外观检查和超声波无损检验。
面对焊接安装精度要求高、安全管理难度大、施工环境差等种种困难,施工人员经过150多天的百米高空施工作业,顺利完工,并且一次验收合格!
三年来,项目人员先后攻克了索塔施工中爬模的曲面爬升、模板精确放样、劲性骨架稳定性计算和设计优化、爬模体系转换、合龙段整体模板的现场制作整体吊装等索塔施工技术难题10余项,得到了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关注。
2011年12月的一天傍晚。汤占华象往常一样,站在基坑边苦思冥想,干一步,看三步,想五步,这已成为他和同事们的工作习惯。这时,他看到远处有两个人,他赶紧走过去询问。一位同志快步走上来介绍到:“这是新泰市新上任的市委书记张宏伟,听说清音大桥施工难度大,专程过来看看。”司机师傅介绍。汤占华第一次以这样的方式向张书记汇报了工程情况。
在此之后的两年多,张宏伟一直关心建设中的清音大桥,并先后10多次来到工地,反复叮嘱:工程难度很大,一定要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我等你们的好消息!
新泰市住建局局长范家彬、书记王业训时刻心系大桥的建设。在最后攻坚阶段,每天早晨都能看到他们在工地上的身影,上班之前看看大桥已成为工作的一部分。
十四局集团原总工程师刘运平多次来工地主持关键施工方案的论证和优化,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海舟亲自到项目指导工作。
为了大桥的顺利建设,项目部人员踏遍全国,多方学习。先后参加了上海斜拉桥研讨会,天津集输港海河大桥观摩会,实地踏勘了丁字河口大桥、胶洲弯跨海大桥、济南西二环高架桥。三年来,建设者们网上查阅,实地观看桥梁近百座,购买书籍上百本,整理笔记30万多字!(来源:中华铁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