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4月9日讯(通讯员 肥城台纪宗玉 赵芹 报道)行走在肥城市安站镇赵家村的乡村公路上,经常会看到一位老人拿着简单的工具修补公路,他用锤头把砖瓦块敲碎,填到路面坑洼处,再用小车推一车土,把土铺在上面,用铁锨砸实……
这位老人就是义务修路8年的75岁高龄村民——赵衍生。
赵衍生年过古稀,本可在家中安享天伦之乐,但为了方便村民出行,自己买来简易的工具,自觉的担起养路的责任。从此,铁锨、锄头、水桶,成了他形影不离的“伙伴”,每天清早6点,他定时起床,吃过饭后,他就推着一辆小土车,扛着一把铁锹出门“巡路”,直到上午8点左右回家。老伴说,自从八年前下定决心要修路后,他一刻都没有闲着,将精力全部放在“修路”上了,“哪里的路坏了,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只要有时间,这位不再年轻的“志愿者”就会带上工具,来到村庄的道路上,把那些坑洼不平的地方修平。
“国家政策对我们好,为我们修好了路,我不能不做点贡献。年龄大了,别的干不了,这样的小事还能做点。所以,我心甘情愿给俺村里修路。”赵衍生说。八年来,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流火七月,都没能阻挡老人修路的步伐。村民们被老人的义举所感动,也都纷纷加入到修路的行列中。
热心肠的“倔老头”
“为了大家出行更方便”
“图啥,我就图让大家走道安全,图个方便。”村里很多人对老人的做法难以理解,这把年纪了,放着清闲的日子不过,为什么还要去干这样又脏又累的活呢,面对别人的不解和质疑,赵衍生老人不做任何解释,总是淡淡一笑,默默无闻的做着他认准了的事。
赵衍生今年75岁,年轻时在外地打工,不小心从架子上摔下来,造成了腿部残疾,走路一瘸一拐。老人干了大半辈子的活,辛苦忙碌,如今孩子都已参加工作,日子也越过越好,按理说应该待在家里享清福了。可他闲不住,只要哪家一声招呼,他立马拿着工具去帮忙,每次他都会尽自己所能去帮忙,“现在天气还是很冷,水管包裹不好,很容易被冻裂。我家的水管是我包裹的,没有冻裂过,所以他们都来找我,请我帮忙重新包裹,以防以后又冻裂。”赵衍生老人一边认真地包裹自来水管,一边说。老人从来不怕邻居来“找麻烦”,哪怕停下自己的活,也要去给别人帮忙,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贴心人”。
谈起修路的缘由,赵衍生打开了话匣子。“村里的几条主干道都铺了柏油路面,但有的地方年久失修,坑坑洼洼,下起雨来路面又湿又滑,十分不便。有一次,刚刚下过大雨,我看见一辆公共汽车行驶在路上,可能是路面有坑洼地,车后半部分都颠了起来,差点造成事故。看在眼中,急在心里。”他还说“修路代价很大,上面投了很多钱修路,就是为了让大家行路方便,如果不修不补,很快就会轧坏了。我离得近,每天过来看看,有了小坑小洼就填填补补,这样不仅延长了路的寿命,节省了钱,还方便了大家走路,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从此,热心肠的赵衍生从内心就坚定了一个信念,要把修好的路养护好,开始了他的修路生涯。
2006年,他自掏腰包买来铁锨、锄头、簸箕等工具,来到路上护路。那一刻,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这把铁锨一拿就是八年,再也不曾放下。“刚开始,就是为了让大家出行更方便、更安全一些。这一开头,就没停下来。每天不到路上看看,心里就像少了什么,修路已经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乐趣运动。虽然年龄大了,干活力不从心,但心里很高兴。”赵衍生说。
刚开始修路时,家人并不理解,孩子们都劝他,让他好好在家享清福,少管“闲事”。村里也有人说风凉话:“老赵真傻,这么大年纪了,好好在家待着多好,干这活图啥,又没人给发工资,纯属是给自己找麻烦。”对于这些话,赵衍生总是哈哈一笑,继续蹲在路边“客串”养路工。
时间长了,看到村边的道路铺平了、路好走了,家人和村民都享受到了老人修路为大家带来的种种好处,不仅理解了他,还帮着他一起修路。在赵衍生的感召下,村里每年都在农闲时组织修路护路,每当看到他弯腰干活儿的身影,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说:“他可真是个实实在在的大好人。”
省吃俭用为修路
“我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修路了”
赵家村的生活越过越好,近年来一栋栋二层小洋楼拔地而起,瓷砖、大铁门、迎门墙很是气派,家里各种电器一应俱全。然而,在小洋楼中却还夹着一栋低矮的平房,大门是老式的木头门,家里的家具、电器大都是上个世纪的“老古董”,或许因为久未修葺,房子的西墙都裂开了长长的口子……这便是赵衍生的家。
“快,快进屋里坐!”看到我们的到来,赵衍生很是高兴,连忙找出一条长条凳,让我们坐下。“老赵就是这样,不仅热心肠,而且喜欢热闹,平时大家没事都喜欢找他拉拉家常聊聊天。”前来串门的一位邻居笑呵呵地说。
环顾四周,赵衍生家里最值钱的电器就是一台老款式的电视机。据老人讲,他没有收入,孩子每月给300元生活费。老人平时不抽烟、不喝酒,肉也只是“奢侈品”,除去柴米油盐这些基本花销,还能剩下一百来块钱。省下来的钱,他都全部拿去修路,锄头、铁锹、小土车、乡间路,是他心中的牵挂。听老人说,修路经常需要石粉,这种材料要到十几里外的镇上去买,不管多远,只要需要,老人都是毫不犹豫,自己掏腰包去买。
每天天刚亮,赵衍生就推着小土车去“上班”。在路上看到杂草,他顺手清理掉,长得浅的,直接用手拔;长得深的,就用锄头锄。由于年纪大,他的眼神并不太好,有时候需要半蹲在地上才能看清,蹲久了一站起来就头昏眼花,有好几次因为这个摔倒在路边。
赵衍生的手掌上布满了老茧,掌心和手指上爬着好几条深浅不一的疤,“这都是修路时被石头划破的。”手上裂了大口子,他也舍不得花钱,一个人跑到村卫生室,抹点药膏就回家了。用老人的话说就是:“我得省下钱来,多买点沙子存起来,以后修路用到的时候就方便了。”赵衍生之所以这样说,原因是,老人这么大的年纪,要想储存起铺路用的石子,实在是太不容易了,据老人说,有时候看到路面上有积水,但就是找不到石子来铺路,很是着急,2012年7月的一个清早,路面有一处坑洼,深约10厘米,赵衍生发现后,找来碎砖填补,然后用脚踩实,等自己“准备”的碎砖用没了,老人又开始犯难了,村里的群众曾看见,为填平路口的一处积水,赵衍生曾跟在工程车后拾捡沥青块,司机吴师傅称,只要路面上有碎石块,赵衍生不顾车流危险,跑到马路中间将石块捡走。
就像抽烟上瘾一样,修路已经成了老人的一大嗜好。每修完一段路,赵衍生总是再次扩宽自己的“地盘”,有时甚至推着小车走半个多小时去修路,正是因为这样,周边村的村民对赵衍生都很熟悉了,老人说:“我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修路了。现在一天不去路上看看,心里就难受,总感觉心里不踏实,生怕有坑洼地方,影响车辆通行,耽误村民出门。”
修路是一辈子的事儿
“只要活着,就一直修下去”
虽然已年逾古稀,但赵衍生老人身体硬朗,精神状态全然不像是高龄老人,这或许跟他乐观的心态有关。他笑呵呵地对我们说,修路方便了大家,同时还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延年益寿。
然而,赵衍生的笑容背后却隐藏着艰辛的汗水。据他的儿女讲,夏天,老人顶着骄阳干活累得汗流浃背,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结起了白白的盐霜;冬天,雪一停,他就扛着锄头和铁锨来到路上,顶着刺骨的寒风,挥动铁锨,平整道路,时间长了,手和脸都冻得裂开了口子,又红又肿……
“我们当子女的看着心疼,刚开始没少劝他,但他就是不肯停手,想到修路也是好事,方便了群众,就随了他了。有时趁着手头没活就过来帮忙,也能让他少受点苦。”赵衍生的家人说道。
交谈中,我们问赵衍生,附近的道路老人都维护得差不多了,下一步想到哪里修路,有没有考虑过停手?老人回答:“大路修了修小路,总有路让我修。至于什么时候停手,只要我活着,就会一直修下去!”
据赵衍生讲,除了发展新的“责任田”,以前的“自留地”还可以继续作文章。老人修路都是用的“土法子”,道路不结实,隔一段时间就要重新修补,赵衍生不嫌麻烦,有的路面他已补了很多次。
说起护路的困难,赵衍生说,毕竟自己年纪大了,大块石头搬不动,一次也背不动多少土,每次收工,他都累得直喘。“好在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认同我、帮助我,这更是给了我动力,让我坚持下去。”
据赵家村村委会统计,8年来,赵衍生老人修的路长达十六七里地。有村民感叹,只要从赵家村路过的行人和车辆,都是踩着赵衍生老人修的路走过去的。每天大大小小的车辆从这里路过,大家都认识了这位腿跛背驼的热心老人,不管老人什么时候坐车,他们从不要钱。赵家村附近一条条平整的村路,记下了他八年如一日的劳作和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