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童
责任编辑:李泽
设施农业有利于提高零散土地价值,是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促进农民增收就业的重点产业,在东平县沙河站镇张村片区一座座大棚拔地而起,既丰富了“菜篮子”,又提振了干群精气神,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菜篮子”提振干群精气神
一大早,肖亚冲就在自己的蔬菜大棚里忙活了起来。一根根翠绿的黄瓜挂满藤蔓,朵朵黄花点缀其间,甚是喜人。采摘、分拣、装筐,现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这六棚暖棚黄瓜可以摘1个多月,一亩地1万多斤没问题,现在一天就能摘5千斤左右。咱这也是按订单销售,客户提前一天打招呼,第二天一早来装车,根本不愁卖。咱镇上聘请的技术员和包棚干部也很负责,我是第一次种大棚蔬菜,也没遇到多大困难,有啥问题都给咱想到前头了。”肖亚冲说。据了解,肖亚冲在张村承包了12个暖棚、19个拱棚,种植的黄瓜处于收获期,在拱棚里面,他准备种植菜花。
“前段时间下雨,镇上的包棚干部挽着裤腿、淋着雨,和我们一块疏通排水沟。”肖亚冲表示。今年以来,沙河站镇按照县委提出“设施农业出效益、土地托管出经验”的工作定位和要求,持续加大工作力度,主动作为,同步推进大棚建设、种植、管理、销售等各环节,让全体机关干部下沉到大棚一线,督进度、解难题、做协调,个个成为“富民强村”产业的明白人。
“菜篮子”增加群众收入
设施农业在丰富群众“菜篮子”的同时,进一步增加了种植户的收入,同时带动了周围群众的务工就业,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为他们增加了劳动性收入。
“我们几个都是在家接送孙子孙女上学,特别重的体力活干不了,但是大棚里的活还能干,一有空就来大棚干活,这里一年四季都有活,种苗、对花、摘黄瓜和辣椒,一天80块钱,还不耽误接送孩子照顾家庭,不出村就能挣到钱,很满足了。”务工群众张立民高兴地说。
“自从村里有了大棚,大街上打牌的人都少了,稍微有点劳动能力的都去大棚里干活了,一天百八十块钱,还不用出远门,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沙河站镇张村党支部书记张立忠说。
“菜篮子”改变村集体面貌
据悉,沙河站镇为更好地发展设施农业,建立了涵盖东李庄、张村、孙楼、柏村集大王营、小王营、韩圈等8个村的张村片区,根据统一规划部署,张村共发展种植了210亩大葱,150亩设施农业大棚,建设了12个暖棚,42个拱棚。
“村集体一方面通过承包土地让村民们获得土地承包费,另一方面村民们通过务工挣钱,村民们得到了实惠,村集体也得到了收入,人居环境整治、村民的精神面貌都有很大的改变,各项工作开展起来顺利多了。”张村党支部书记张立忠说。
这只是沙河站镇发展设施农业以来的一个缩影,类似的场景在沙河站镇各个村、各个设施农业片区都在上演。近年来,沙河站镇一方面充分依托镇内设施农业提高零散土地价值,发展特色种植,提高土地附加值,增加群众的种植收入。另一方面利用其用工需求,引导村民就近就业,实现了设施农业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增加群众务工收入,依靠设施农业“菜篮子”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提振了干群精气神,沙河站镇全体机关干部也个个成为了“富民强村”产业的明白人。
(通讯员 王利苹)
初审编辑:李童
责任编辑:李泽
截至2023年8月底,全市当年新建充电桩2907台;公共充电站数量累计达到334座,在运充电桩达到6055台。泰安初步形成涵盖高速公路、公共建筑物停车场、社会公共停车场、大型居民小区等区域的保障网络,构建起泰安主城区1.8公里充电服务圈。[详细]
近年来,泰安市市场监管局坚持在“提质、扩面、增量”上持续发力,全市放心消费创建市场主体达到37万家,培育各类放心消费示范单位1.2万家,4.4万家企业承诺线下购物无理由退货,全市消费环境安全度、经营者诚信度、消费者满意度进一步提升。[详细]
9月15日起,全市参加相关医用耗材集采的公立医疗机构和医保定点社会办医疗机构,按规定执行山东省第三批医用耗材和京津冀“3+N”联盟关节骨水泥类医用耗材集采中选结果,涉及超声刀、腔镜吻合器、关节骨水泥三类医用耗材。[详细]
截至9月16日21时06分,泰山景区年内累计接待进山游客700.0011万人,同比增长268%,比2019年同期增长133%,首次突破700万人大关,再次刷新年度进山游客量最高纪录。[详细]
按照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的部署要求,泰安市国资委深刻把握国有企业法治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坚持融入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确定把合规管理作为法治国企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点,不断提升国资国企法治建设水平。[详细]
9月14日,泰安市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链商会北京办事处、中共泰安市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链商会北京办事处支部委员会、泰安市驻京知名专家公益服务中心、泰安市中心医院北京医疗服务站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