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臂挑起泰山的人—泰山挑山工梁京申纪实

2019-06-12 10:36:00 来源:  作者: 姜东涛

独臂挑起泰山的人—泰山挑山工梁京申纪实

  作者:泰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姜东涛

  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巍巍泰山,五岳独尊。游览泰山,你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群人,他们在崎岖险峻的山路上,肩负重荷,艰难前行—他们就是泰山挑山工!

  泰山挑山工,从事着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古老行业—一根扁担,一副双肩,用最原始的劳作方式,靠下苦力来吃饭,用体力来获取生存。

  梁京申就是他们中的一员,却是泰山唯一的独臂挑山工,他在泰山一挑就是二十八年,在数十年坚持的背后,有什么艰难的人生经历呢?请跟随我的镜头聚焦老梁,走入他的生活,了解独臂挑山工背后的故事。

(姜东涛 摄)

  初识泰山挑山工老梁

  认识泰山挑山工老梁,缘于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陪着外地的朋友步行上山,走到四槐树,喝茶休息时,听茶老板说,他有个亲戚帮他挑货,是独臂的。独臂挑山工?那他怎么绑货,如何换肩?简直不可想象!我很想见见他,可惜不凑巧,他前一天下山回家了,电话里和老梁联系好,第二天我驱车30公里,来到了良庄镇山阳东村,直奔老梁的家。

  初见老梁时,他正在地里给地瓜除草,只见他皮肤黝黑,身材敦实,脸上沟壑纵横,几十年的劳累都化成深深的皱纹,刻在他饱经沧桑的脸上。

  说起泰山挑山工,老梁告诉我,原先没有挑山工这一说,当地人称挑山工为“担泰山”、“挑山的”,一问干嘛去了,“挑山去了!”。过去山阳东村因为偏僻贫穷,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干过挑山工。

  望着老梁空荡荡的左袖,我问道:“在山上挑了这么些年,感到苦吗?”老梁笑笑: “可能时间久了,也感觉不到苦。”

  我接着问他;“是什么让你能坚持二十八年? !”老梁朴实地答道:“一开始就是想挣钱盖上新房子!”

  话题慢慢转到了他的过去,回忆往事,老梁语气平静,话语却十分揪心。

  成了独臂人

  那是九十年代初,老梁二十八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他有自己的拖拉机,在山里采石头。自己开石,然后打成三四十斤的条石,老百姓盖屋打地基要用,他开拖拉机送石头上门到家,一天能挣四五十块。在那个年代,收入不算少了,也算是小老板了,日子过得很滋润。

  90年11月19日上午,他和往常一样在徂徕山下采石,先打好炮眼,塞满炸药,再插上雷管,点上导火线,正当他捧土盖完炮眼准备跑开时,阴错阳差,那天的导火线短了一截,“轰”的一声,炸药提前爆炸了!他只觉得自己被谁猛推了一下,就什么也不知道了。等他疼醒时,躺在亲戚的怀里,身上血肉模糊,拖拉机里正颠簸前行,左胳膊不听使唤,扭头一看,已经不再身上了,“俺的手呢?!”他撕心裂肺。

  亲戚们先把他送到了良庄镇卫生院,大夫一看不敢收,就直接送到地区医院了。

  在医院做了截肢手术,命是保住了,可是一个胳膊没了,自己成了“废人”,以后再不能开拖拉机,不能干农活了,今后的日子怎么过?想想自己,两岁没了父亲,从小到大,没过几天舒坦日子,难道老天爷让自己来到世上,就是来受苦受累?是上辈子做了什么孽,如今投身下来受惩罚吗?越想心里越痛苦,再加上手术后麻药劲过去了,实在是疼痛难忍,让他感觉生不如死,一连几天不吃不喝。在医院待到第五天,他想偷偷跑村里,找个地方上吊了断,但不知怎么被亲戚们发现了,白天黑夜守着他。 

  我要活下去

  出院后,家里来了好几拨长辈的,轮流开导他。后来老梁想,大闺女才五岁,不能让她和自己一样,小小年纪没了爹;老婆还年轻,自己要是走了,倒是一了百了,可这个家就没了,为了闺女不受苦,为了这个家,也要活下去。

  既然死不了,日子还得过,自己不能趴下,还要养家糊口。 常人干的活咱干不了,不能和以前采石头一样挣大钱,咱开个小卖部,一天挣个二块三块的,收入稳定,也能吃上饭了。

  转眼过了年,到了91年春节,走亲戚在一起喝酒时,老梁听说同村人有在泰山上干挑山工的,一年下来能挣不少钱,老梁心动了,从小扛着扁担长大,这活对他不难。他跟着同村的人来到中天门,找到挑山队队长赵平江,老赵一看缺只胳膊,头摇得象拨浪鼓,坚决不收!说你走路都晃荡,挑货上山,真有闪失,摔坏货咋办,谁来陪?说得老梁一脸窘相,亏得同村的人在一边说好话:先让他试试,少担点,先担沙子砖头,行不?老赵拗不过,看在保人的面子上,勉强答应了。嘴里还嘟囔,挑那么点,还不够俺开单子费呢!说归说,还是吩咐工友,先帮他绑担子。

  那时常人挑百十斤,担一回能挣五块,老梁一上来能挑60斤,只挣三块钱,老梁不服气,干了十几天回到家里,在家专门练挑担。

  他听工友说挑山工这活也有技术,一是要学绑担,不会绑担子就上不了山,把要挑的货物绑在扁担上,这叫“摽”,摽货是个技术活儿,系活扣,带鼻儿,一拉就开,能越走越结实;二是上山要走“之”字步,这样省力还不伤膝盖;三是要学会边道换肩,斜着身走“之”字,走到一头,一反身,两手一转就换肩。

(姜东涛 摄)

(姜东涛 摄)

  练摽货,对他来说不太难,少只胳膊,用脚用嘴代替,多练几天,就顺手了;可边道换肩,缺一只手,使不上劲,一开始无法换左肩。老梁就在家院子里,天天练习,右肩甩左肩,左肩甩右肩,慢慢地掌握了要领:甩肩时,担子往上一颠,趁扁担弹起功夫,肩膀迅速扭身后错,扁担正落在中心。

  一个多月后,老梁回到中天门,再挑担子,货担平稳,换肩自如。 老梁开始加担,每次加五斤,慢慢加到一百斤,再到一百二十斤,常人挑多少,他挑多少。挑的货,也不光建材,鸡蛋、啤酒,百十斤的易碎品,如履平地,从未失过手。

  再到后来,为了多挣钱,老梁越挑越重,最多能挑一百七十斤,从中天门到天街,人家一天挑两趟,他摸黑早起能挑三趟。

  挑山工这个活比较自由,愿意多挑就多挣钱,愿意少挑就少挣点钱,不愿意干的时候就临时歇着。家里要有急事,随时可以请假回家照顾家庭。大家都知道挑山工挣得是汗珠子砸盘道,摔成八瓣的血汗钱,所以工钱都及时给,从不拖欠。

(姜东涛 摄)

(姜东涛 摄)

  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最光荣。

  从家到泰城,有六十里地,那时没通公交车,老梁就骑自行车,驮着煎饼,带着咸菜、土豆和大白菜,到了山下,把自行车存在红门老乡家,存车费一天一角钱,然后再背着煎饼和菜走到中天门货场。在山上得自己拾柴火,烧水做饭,中午回来为省时间,煎饼卷着咸菜条吃,下午下来炒个菜,吃的东西为了防老鼠偷吃,都要高高挂起来。

  那时挑山工生活十分艰苦,老梁记得,要是带来的菜吃没了,断了顿,就把面条下到锅里,煮成半熟,然后捞出来,撒上盐,腌起来当咸菜条吃。

  住的是夏不避雨、冬不避寒的石窝棚。下雨天,外面下大雨,棚里床下面都淌水;冬天棚里没水没电,四处露风,棚里滴水成冰,吃完晚饭,得赶紧钻被窝里躺着。

  挑山工队伍最鼎盛的时期是在2000年左右。那时山上有三、四百人,挑山工们上上下下穿梭在陡峭的盘道上,有干不完的活。

  为了鼓励挑山工多挑多担,队里出了一个奖励政策,担砂石到南天门的,前两趟每趟五块八,第三趟八块,为了多挣点钱,老梁每次都把第三趟的八块钱收入囊中。

  老梁每天挑着百十斤重的货中天门到南天门,来回走20公里的山路,每天要走三趟,一年下来就要走6000多公里;28年来他挑着200多万斤的担子,走了超过16万公里的路程,相当于围着地球走了四圈。数十年如一日,泰山十八盘的每一块台阶都留下他无数次的脚印。 

  老梁“担泰山”,一般都是三月底来,挑到十月底回家,家里有七亩多地,种花生、地瓜,栽了百十棵樱桃树,老梁种上就上山不管了,家里里里外外都是女人干。家里养着六头母牛,生了小牛犊可以卖钱,还养着十几头猪,养肥了过年杀猪换钱。自己有两辆拖拉机和一辆三轮车,农闲时,帮人伐树运木头,一天也能挣一百,用老梁的话说,搞农业的东西(工具和车辆)自己都要有,这些要是没有,求人不易,有了自己用得方便。

  回到家后,老梁冬天干农活,一直干到腊月二十六,二十七八的赶赶集,备备年货,就过年了,一年下来,没几天闲着。

  挑山工一干二十八年,酸甜苦辣、风吹日晒地走过来,老梁对挑山工这个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说实在的,以前大家伙儿都觉得挑着担子的不如夹着包的体面,但是日子长了,踏踏实实地干活,收入也不断上涨,体力好的一天能挣三百块,日子过得累点,但是心安。

  老梁说,现在外界对挑山工的看法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关心和尊重挑山工,从前不少人眼中的“脏累险”,如今成了大家学习的榜样,不少家长还带着孩子专程来体验学习。“劳动是最光荣的,劳动创造财富,脚踏实地干,一定能有所收获。”老梁说这话时,脸上充满了自豪。

  踏踏实实干活,实实在在做人。

  比常人缺一条胳膊,在老梁心里老是有一个“疙瘩”:他怕别人瞧不起自己,人残志不能残,人格不能失去了,没了人格,拿多少钱也买不回来;更怕人家看自己残疾,可怜自己,额外照顾自己,所以干起活来,比常人格外地卖命。用他的话说,老板那里好人都用不了,咱一个残疾人,要是不好生干,人家就不会用咱。咱就是踏踏实实地干活,时间一长了,人家知道了咱的为人,自然就相信我;咱干得好了,维护好老板,人家多用我一天,咱就能多挣俩个钱,到头来咱也挣着钱了,也真给老板下力了。

  在泰山上挑货,风风雨雨,没有遇不到的东西。指不定就赶上刮风下雨,就是人淋透了,老梁也要先用雨衣,把货包好,绝不把货丢到路上。只要货一上肩,迈上盘道,便没有回头路,人家把货交给咱,答应人家的事,一定做到,职责所在,使命使然!这些年来,老梁都按时按点把物资送到货主手中,从没有出现一次失误,也没有半点缺斤短两的事情发生过。

  挑山工队长赵平江看到关键时刻,老梁能维护他,慢慢地就把他当作了队里的顶梁柱,时不时地拿出点钱来,请这些主力们吃点喝点,老梁越来越吃香了。

  老梁生性豪爽,乐于助人,工友有个什么难处,都信任他,愿意找他帮忙,村里愿意“担泰山的”都奔着他来,慢慢地老梁成了小工头。山上的老板,有活就先来找他,他再找挑山工,临时有大活的,老梁就回村现招人来干。

  辉煌岁月

  那是2000年夏,天街中段重建“蓬元”牌坊,也叫“升中”坊,一坊两用。一开始用直升飞机吊运大石柱子,飞机在山口遇到大风,拐到了弘德楼屋角,失去平衡,突然栽落山谷,事故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是运送大石柱的事情,却陷入了僵局。在尝试了各种办法都失败之后,只能借助最古老的人力。承包工程的上高二建公司负责人找到梁京申,向他求助。老梁琢磨了一夜,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扎“大架”抬!先选四根粗木杆,作竖杠和横杠,扎成“井”字形,中间固定大石柱。竖杠两端,绑若干短横杠。每根横杠两端,各绑短顺杠。短顺杠两端,再系绳索,穿上杠子,两人一组,四人一抬。这样算下来,需要的人力可不少,老梁足足从村里找了130多人。这些人各有分工,有下肩抬的,有拉纤的,有扶架的,有开道的,还有俩人专门负责每天从红门挑饭送饭,这百十号人都住在碧霞祠下面临时搭建的帐篷里。

  抬“大架”那天,大石柱加上架子的重量足足三顿半多,老梁把中间抬“架子”的八十四位挑山工的位置一一排好,三十多人负责拉纤,行进过程中,他就站在“大架”上面,高声喊着号子,指挥着方向,挑山工的队伍步伐一致,协同作战, 井井有条。

  到了云步桥,桥宽仅三米半,弯急桥窄,遇到了大难题,“大架”半小时一动没动一动!最后只好下肩把大架放到盘道上,前边的人用大粗绳子用力拉,后面的人用铁锹一点点的撬,一寸一寸地向前移动。

  等到了南天门下面的紧十八盘,山路陡峭,陡如天梯,大伙儿齐声喊着号子。一声声震天响的挑山工号子,喊出了泰山挑山工的磅礴气势,也喊出了泰山挑山工的顽强不屈,那场面,惊天动地,令人血脉偾张!

  一尊尊古铜色的脊梁,在泰山盘山道上,艰难地一点一点往上移动,无数汗珠顺着宽厚的脊梁淌下,滚落到十八盘的石阶上,摔成八瓣,落地锵然。

  泰山挑山工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把重达三顿半的货物,硬生生抬上了南天门,也把他们坚韧不拔,勇挑重担的泰山挑山工精神,留在了离天最近的地方—他们,挑起了泰山的“脊梁”!

  泰山养育了我们挑山工

  老梁在泰山一挑就是二十八个年头,风风雨雨一路走过来,在泰山上他度过了人生中最好的时光。在这漫长的二十八个春夏秋冬里,泰山上的每一处风景,每一个台阶都留下了他坚实的脚印;泰山的变化,都在他眼里,在他心里,他的全部记忆都属于这座山,这些年他所承受的艰辛和困苦,泰山最清楚。

  老梁对泰山有着不可割舍的感情,对泰山上的一草一木都有深厚的情感,他说天天穿梭在泰山景点的松石之间,一干二十八年,才来时候盘道边的小树苗,现在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

  老梁告诉我,天天送货上山,干长了,天街上干买卖没有不认识我的,见了面都打招呼,热情地留着喝茶;挑货到了碧霞祠,逢节气有香客上贡的,里面的道士会把供品供果都拿了送他吃。

  老梁言语间,对泰山有着深深的崇敬。他说到,我吃着泰山,喝着泰山,花着泰山,我怎能不好好敬它呢!因为有泰山,才有我们这群挑山工;靠着泰山,我们才能维持生计。我们也得知恩图报,小到一砖一瓦、一瓶矿泉水,大到建筑材料和索道设备,只要是泰山建设需要的,只要是游客需要的,我们挑山工都会象蚂蚁搬家,燕子筑窝一样,用一副副铁肩,把所有的货物一斤一两,一挑挑的,义无反顾地挑到泰山顶上。

  我问老梁:“我看你腰上系着红布条,有啥说法吗?”“说法大了,这是碧霞祠泰山老奶奶身上披的红袍上取下来的,系在身上,能沾上老奶奶的仙气,保佑咱挑山工一年平平安安!”

(姜东涛 摄)

(姜东涛 摄)

  担起家庭那一片天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栉风沐雨,砥砺前行,老梁坚信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他把困难踩在脚底下,再重的活儿,也压不垮他,再苦的环境,也难不倒他。

  老梁说,我们挑货上山,有句老话叫“不怕慢,就怕站”。从中天门到山顶,挑山工一次要挑一百多斤的担子,要走八九里的陡峭山路,三千四百多级台阶,是很耗体力的活,在最艰难的时候一定要提起精神,咬紧牙关 ,泰山压顶不弯腰,一步一个脚印;担子只要一上肩,目标只有南天门,只能一直往前走,没有后退的路,一刻也不敢停歇,上一步就离山顶更近一步;怕的就是走走歇歇,久歇无久力,一歇就不愿动了。干事情也是一样道理,要是一遇到困难就想着退缩,一累了就想着歇歇,就什么事情都干不成。

  老梁连挑了28年,他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一根扁担,一副肩膀,担当起家庭的重担和幸福。

  “不图别的,希望自己能给家里孩子做个榜样,不管以后做什么工作,也能学会这种勇挑重担,敢于担当的精神,干一行就专一行。”

  这些年下来,老梁“担泰山”攒了点钱,他用这些血汗钱,养育两个闺女长大成人,二闺女正在日本打工,大闺女已成家,他当了姥爷,含饴弄孙,家里从不缺欢笑,也充满希望;新盖了五间大瓦房,靠自己辛勤努力,得到了一份自己想要的东西,圆了自己当年盖新屋的梦。

  常听人们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当你在工作中,觉得压力巨大,接近能承受的极限,感到累心的时候;当你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单位领导的认可,感到闹心的时候;当你家里有病人,需要长期陪护,感到揪心的时候;当你的孩子处于青春期,正在叛逆,感到堵心的时候;面对种种挑战和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做?

  独臂挑山工老梁,二十八年如一日,铁打的汉子,始终用微笑面对生活,支撑起了一个家,挑起了责任,挑出了信任,挑来了希望。和老梁相比,原来你的面对挑战和困难是那么的渺小,那么不值一提 !想想老梁,我们还有什么战胜不了的挑战,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一种精神;“志者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是一种精神。毛主席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

(姜东涛 摄)

  老梁之所以令人敬佩,受人尊重,是因为他能够吃常人不能吃之苦,受常人不能受之累,负常人不能担负之重,他是泰山挑山工的缩影,是泰山挑山工的代表!我感到有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就是与泰山挑山工联在一起的-脚踏实地、知难而进、勇挑重担、坚忍不拔的攀登精神,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时代在变,泰山挑山工精神不曾改变;时代的色彩在丰富,泰山挑山工精神不曾褪色,有此一精神,何事不成功!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汶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泰安紧急部署“利奇马”台风期间安全生产工作

    今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正逐步逼近,预计10日白天至13日将给泰安带来明显的风雨影响。8月9日上午,泰安市安委会下发《关于做好“利奇马”台风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单位迅速行动起来,抢抓台风“利奇马”到来前的宝贵时间,认真落实各...[详细]

    08-09 22-08大众网·海报新闻
  • 泰安擂鼓石大街中段道路工程建设顺利 预计年底竣工

    自从泰安擂鼓石大街中段道路工程建设启动以来,该项目就深受广大市民关注。8月1日,府前街正式通车,标志着擂鼓石大街中段道路工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进展。[详细]

    08-09 22-08大众网·海报新闻
  • 受超强台风影响 泰安站发布列车停运公告

    8月9日,泰安站发布列车停运公告。[详细]

    08-09 17-08大众网·海报新闻
  • “风雨七十载 同行在泰安”影像话变迁摄影展作品征集启事

    为充分展示泰安市改革开放和统一战线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中共泰安市委统战部拟举办“风雨七十载 同行在泰安”影像话变迁摄影展,通过开展“魅力泰安随手拍”活动,面向全市统一战线人士、摄影组织和摄影爱好者征集反映泰安市经济、社会、生态、文明、旅游等全面发...[详细]

    08-09 17-08大众网·海报新闻
  • 泰安:岱庙北景观步行道、石腊河桥梁工程进入收尾阶段

    岱庙北景观步行道是岱庙文化广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点由岱庙北门到岱宗大街路口,长约300米,宽33米,作为打通泰山与岱庙之间视线通廊的重要项目,自6月15日起正式施工,8月8日,在岱庙北景观步行道施工现场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看到,挖掘机、起重机等施工设备正在...[详细]

    08-09 17-08大众网·海报新闻
  • 张秀峰当选为泰安市科协六届委员会主席

      8月7日下午,泰安市科协六届一次全委会召开。会上,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作市科协六届委员会领导班子人事安排的说明;通过了市科协六届委员会常委会组成原则(草案);通过了监票人名单;通过了关于市科协五届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投票选举出市科协六届委员...[详细]

    08-08 10-08泰安之声
联系
我们
  • 泰安官方微信

  • 泰安官方微博

  • 海报新闻

频道联系人:栾老师

商业、内容合作:0538-6610567

投稿邮箱 :taiandzwww@163.com 合作邮箱:33620666@qq.com

微博:泰安大众网 微信号:taiandzwww

地址:泰安市泰山区东岳大街460号7楼大众网 邮编:2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