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8-8582000

通讯员qq群:4037662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泰城随笔

历史钩沉:泰山地震——历史上最早记载的地震

2015-05-23 14:28: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综合

    泰安市档案局官方网站《泰安档案信息网》披露,历史上最早被记载的地震是泰山地震。

      我国是历史上所存地震史料最丰富的国家,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近4千年,其中历史上最早关于地震的记载,是古代档案《竹书纪年》中所记录的泰山地震。

      而据著名泰山文化学者、泰山学院泰山研究院副研究馆员周郢披露:《竹书纪年》卷上云:“帝发(一名后敬),元年乙酉即位。……七年(约前1650年)陟(死亡),泰山震。”清·徐文靖笺称:“泰山震,则将有代起而王者,此其兆也”。这则史料中“七年陟,泰山震”,这是全书第一次出现“震”字。“震”字前虽无限制词“地”字,但在此后不久的夏桀十年,就有“五星错行,夜中星陨如雨,地震”的记载;再后到商代又有帝乙“三年……夏六月,周地震”。对地震都指的很明确。另一方面,书中“震”也有的是指雷震。泰山震的“震”是指地震还是雷震,这里语焉不详。但,单用“震”字来记载地震的也有实例,如《国语》(周书)中“幽王三年,西周三川皆震”,这个“震”字当指地震。据此推断,泰山之震极可能系指地震,因为一个雷电不可能把泰山都震动了。又,古人喜欢从自然灾变现象上为国家兴亡、帝王更替找解释,上引徐氏笺注可为一证,用地震来作帝王代起之兆,符合当时的自然灾变兴亡史观。(据《山东省地震史料汇编》及晁洪太等《山东泰安地区断层的最新活动与“泰山震”》,载《地震地质》1999年第2期)。 如是,“泰山震”的记载则应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记录的地震史料。

      又《战国策》卷十三《齐六》记周赧王三十一年(前284)“嬴、博之间地坼至泉”;《后汉书》卷十六《五行志》云:“延熹四年(161)元月庚子,泰山、博尤来山判解。”亦为泰山古代地震之记录。

      周郢还统计了泰安地区历史上地震的相关记录,

      夏帝发七年(约前1650年)

      泰山地震。〔今本《竹书纪年》卷上、民国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卷上〕

       

      周赧王三十一年(前284年)

      齐国嬴、博之间地裂,并现涌泉。〔《战国策》卷十三〕

       

      汉元凤三年(前78年)

      正月,泰山莱芜山巨石自立,高丈五尺,有白头鸟数千集聚其旁(其地在莱芜城西南五十里冠山)。〔《汉书》五行志、眭弘传,《汉纪》卷十六、《山东省地震史料汇编》〕

       

      汉建初元年(公元76年)

      三月,东平地震。〔《后汉书·章帝纪》、《续汉书·五行志》〕

       

      汉桓帝末期

      东平国无盐县山中有大石自立。〔《北堂书钞》影宋本一六○引《汉名臣奏》〕

       

      汉延熹四年(161年)六月十三日,泰山及尤来山(徂徕山)发生强烈山崩。〔《后汉书》桓帝纪、五行志〕

       

      元至正四年(1344年)

      十二月,东平地震。

       

      至正六年(1346年)

      二月,泰山连续七日地震。

       

      至正七年(1347年)东平地震,河水为之激荡。

       

      至正十八年(1358年)

      莱芜地裂,大饥,死者枕藉。〔《元史》顺帝纪、五行志,光绪《东平州志》卷二五《五行》、《续资治通鉴》卷二○八、《山东省地震史料汇编》、康熙《泰安州志》卷一《舆地》、明《泰山志》卷四《祥异》〕

       

      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

      二三月间,泰安州及莱芜等县屡屡发生强烈地震,“震声如雷,泰山动摇”。四月,礼部又上奏:“泰山为五岳之宗,一二月,间摇动者四,灾尤异常”。朝廷遣使告祭。此时,宪宗贵妃万氏谋废太子朱祐樘,因泰山震作,卜者声称“应在东宫”,宪宗心惧,遂止废立之事,太子因此而得固位。〔《明史》宪宗纪、万妃传、宦官梁芳传、五行志,《国榷》卷四十、明陆容《菽园杂记》卷九、《山东省地震史料汇编》〕

       

      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

      春,肥城黑风暴雨,树木拔出。间有地震。〔嘉庆《肥城县志》卷十六《祥异》〕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

      夏,新泰地震。〔明《泰山志》卷四《祥异》、光绪《新泰县志》卷七《灾祥》〕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

      六月,泰安地震如雷。〔《国榷》卷五九〕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

      九月,泰安地震。〔《国榷》卷六一〕

       

      隆庆三年(1569年)

      十一月,泰安地震有声。〔光绪《东平州志》卷二五《五行》、《国榷》卷六六〕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

      夏,新泰地震。〔天启《新泰县志》卷八《灾祥》〕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

      冬,新泰地震。〔天启《新泰县志》卷八《灾祥》〕

       

      天启二年(1622年)

      二月,东平、新泰地震。四月,东平又震。〔天启《新泰县志》卷八《灾祥》、光绪《东平州志》卷二五《五行》〕

       

      清顺治四年(1647年)

      六月,泰安见白气(北极光)冲天。十一月,泰安、莱芜皆遭地震。〔《山东省地震史料汇编》、清王无间《故妻杨氏实录》(载《泰山王氏族谱》)、《清史稿·灾异志》〕

       

      顺治六年(1649年)

      冬,新泰地震。〔顺治《新泰县志》卷一《灾祥》〕

       

      康熙七年(1668年)

      六月十七日夜,泰安发生强烈地震,连续十余次,“城垣房舍几尽”。东岳庙配天门、三灵侯殿、大殿等墙垣坍塌。城西南故县地裂,城东梭村地裂出水。地震时岱顶庙中钟鼓自鸣有声。地震波及宁阳、东平、肥城、莱芜等州县,多有房屋倒塌与人员伤亡。〔康熙《泰安州志》卷一《灾祥》、光绪《东平州志》卷二五《五行》、光绪《宁阳县志》卷十三《灾祥》、清蔡仲光《地震说》(《谦斋文》卷四)

      同月,诗人彭孙贻过泰安州,适目睹泰山大震景象,作《泰山地震谣·夜宿杜家庙作》诗,中有“丈人倾欹颠莫扶,五大夫摧偃难起。金支葆乱碧霞幢,玉检泥崩青帝玺”之句。又有《行经泰山诗一百二十二韵》。〔清彭孙贻《茗斋集》卷十四、十五〕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

      春,泰安地震。十月,新泰地微震。〔《山东省地震史料汇编》、《清史稿·灾异志》〕

       

      道光九年(1829年)

      十月,东平、肥城、宁阳等县地震。翌年闰四月,三县又震。十一年(1831年)新泰再震。〔光绪《肥城县志》卷十《杂记》、光绪《东平州志》卷二五《五行》、咸丰《宁阳县志·灾祥》〕

       

      咸丰二年(1852年)

      十一月六日,东平、肥城地震。翌年三月八日两地又震。〔光绪《东平州志》卷二五《五行》、光绪《肥城县志》卷十《杂志》〕

       

      咸丰十一年(1861年)

      同年,新泰地震。〔光绪《新泰县志》卷七《灾祥》〕

       

      光绪十四年(1888年)

      五月,泰安、肥城、莱芜地震。〔《重修泰安县志》卷一《灾祥》、光绪《肥城县志》卷十《杂志》、光绪《莱芜县志》卷二二《大事记》〕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闰五月、十二月,莱芜地震。〔民国《莱芜县志》卷二二《大事记》〕

       

      宣统元年(1909年)

      十一月初二日至二七日,泰安数次地震。〔《重修泰安县志》卷一《灾祥》、《山东省地震史料汇编》引1910年1月8日《字林西报》〕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陶云江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 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 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本网特稿

重磅专题

泰安新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