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栾晓磊
责任编辑:孔维飞
通讯员 于学山
初秋时节,走进肥城市石横镇红庙村,宽阔的硬化村道、整洁清新的村容村貌,无不展示出村庄的变化。在该村产业扶贫基地的自动化温控大棚内,工人师傅们正在为“陇椒”拔草,细致地梳理着“陇椒”吊绳……
石横镇红庙村党支部书记冯忠智介绍说:“为不让任何一名贫困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我们石横镇红庙村从增强群众的内生动力出发,借助本村土地资源丰富,水利设施完备的优势,在全镇大力发展以“陇椒”“西红杮”种植为主要内容的蔬菜种植新模式,投资1000万元建设了山东万泰蔬菜有限公司,安排贫困群众到公司打工,既学到了技术,又增加了收入,依托这一扶贫产业,在2018年全村的15户贫困户已实现稳定‘脱贫’。”
在扶贫产业的带动下,位于泉胜村的20名贫困群众找到了稳定脱贫的出路,该村依托山东瑞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积极流转土地1600亩用于发展现代农业,大大提升了农民群众的奔康致富步伐,农民也实现了由群众到工人的华丽转身。
正在山东瑞悦公司菜花大棚打工的于秀花介绍说:“2018年,我把自己的3亩土地流转给了瑞悦公司,平时在公司打工,月工资1800元,加上土地租让金和公司分红,一年能有3万多元的收入,全家人的生活也有了保障。”
自全镇脱贫攻坚行动开展以来,石横镇便从助力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出发,结合石横地域特点,精心谋篇布局,按照“南菜北果中间养”的工作思路,强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先后培植起了红庙村万泰蔬菜种植基地、泉胜村设施蔬菜大棚、前衡鱼一村“久久香”水培韭菜基地等一大批扶贫产业项目。截至目前共投入资金1410万元,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建设模式,产业扶持资金承担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公司和合作社承担土地流转、招聘工人、技术管理和销售经营等相关配套投资。群众通过出租土地、股金分红、劳务输出获得“租金、股金、薪金”收入,可带动全镇514户、1051人贫困人口实现增收脱贫。
石横镇副镇长肖云江介绍说:“为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近几年来,我们坚持把培育富民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除了大力发展种植业外,还探索出一条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道路。”
这些产业扶贫项目的建设,进一步优化了产业结构,带动了全镇高效生态特色种植业的发展。脱贫攻坚行动开展以来,石横镇产业扶贫项目有序推进,共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2个,截至目前已全面建成培训就业基地2个,产业就业基地6个,产业扶贫增收大棚131个,真正实现了贫困群众就业全覆盖,做到了贫困户家家有产业、户户有致富途径。目前,全镇51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051人直接或间接通过发展产业实现增收,“造血式”扶贫促农增收、助农脱贫的效应逐步显现,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初审编辑:栾晓磊
责任编辑:孔维飞
28日,农业农村部网站发布,2020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公示,泰安新泰市放城镇东石井村榜上有名。[详细]
为深入贯彻落实“一次办好”改革要求,为参保单位和个人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安排,我区全面启用社保基金电子票据,加快实现缴费取票“零跑腿”,参保缴费“一网通办”,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详细]
8月28日,泰安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泰安市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的通告。[详细]
近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针对网上反映山东省新泰市新甫街道南公南村党支部书记刘公华在大喇叭骂人一事,于8月29日采访了新甫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据了解,此事出现在2018年4月,当时新甫街道纪工委立即对该问题进行了调查,刘公华骂人的情况属实,党工委对刘公华进[详细]
8月28号,我市召开老旧小区整治改造推进会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专班成立动员会议,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涛安排部署下步工作。[详细]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为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的信心和决心,营造脱贫攻坚浓厚的社会氛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8月28日上午,由中共泰安市委组织部、泰安市委网信办、泰安市扶贫办、泰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泰安市统计局指导,大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