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汶
责任编辑:李泽
泰安市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 李继泽 摄)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李继泽 韩宇 泰安报道
工业是立国之本,是现代文明的根基。泰安发展的差距在工业,经济的短板在工业,发展的潜力和现实出路也在工业。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3月14日,泰安市召开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泰安市全面实施新型工业化强市战略情况。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为推动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高效开展,泰安市委、市政府对整个工作体系进行了系统谋划,着力构建三个“1+N”工作体系。
构建“1+N”组织体系。“1”即市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推进委员会统筹领导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工作,市推进办具体负责综合协调、调度督导、政策指导、宣传引导、考核奖惩等工作。“N”即各产业链(集群)建立“链长+专员+专班”机制;市直相关部门分别建立政策要素保障工作组;各县(市、区)、有关功能区参照市里做法,分别成立领导机构和推进机构,建立重点发展的产业链专班。市推进办、各产业链专班、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县(市、区)、功能区加强沟通联系,实行闭环督办落实,确保承担的各项工作全覆盖、无遗漏、快推进、见实效。
构建“1+N”规划体系。“1”即编制《泰安市新型工业化强市发展战略总体规划》,描绘战略蓝图,细化指标任务,科学摆布产业,明确推进路径,加快重构优势产业链(集群)发展格局。“N”即编制各产业链行动计划,形成产业链(集群)发展图谱、产业发展任务清单,制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具体行动方案,形成层次分明、科学务实的规划体系。目前,《泰安市新型工业化强市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已拿出初稿,正在征求意见;各产业链行动计划编制已启动,预计5月份总体规划和产业链行动计划全部编制完成。
构建“1+N”政策体系。“1”即系统梳理现行政策,制定一揽子、动态化现有“政策包”,全力抓好政策兑现落实,力求企业“免申即享”。目前,现有“政策包”已梳理下发,共梳理政策109条。“N”即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对覆盖范围广、投资规模大、引领作用强的重大项目、园区、企业、平台建设,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一园一策”方式给予重点支持,帮助企业迅速打开局面、扩规提质。
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泰安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的总的目标。总目标是,到202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与营业收入实现“双倍增”,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2000家,营业收入超过4000亿元、力争达到5000亿元。具体目标有四个:
一是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产业链(集群)。力争培育过1000亿元产业链(集群)2个,过500亿元产业链(集群)1个,过400亿元产业链(集群)1个,过100亿元产业链(集群)4个。
二是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群体。培植营业收入过500亿元企业2家、100亿元企业6家、50亿元企业10家;上市公司达到20家以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50家以上,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达到20家左右;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00家以上。
三是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8%左右;工业企业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率达到70%。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打造、创新主体培育取得重大突破。
四是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全面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能耗双控和煤炭消费压减等目标。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成,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5家左右。
新闻发布会同时发布了泰安推动构建的产业发展格局。发布会提到,泰安将坚持“优化结构、提升竞争力、培育增长极”的原则,发挥泰安优势,聚焦重点领域,构建“441X”现代产业体系,塑造工业强市新优势。大力发展4大支柱产业,坚持高端引领,拉长产业链条,拓宽应用场景,推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食品、高端化工四大支柱产业稳增长提质量,做大集群规模,形成工业发展中坚力量;聚力塑造4大优势产业,提升发展能级,加快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步伐,推动新能源、医药及医疗器械、出版印刷、纺织服装四大产业塑优势拓空间,做强产业特色,打造工业增长贡献极;前瞻布局1+X未来产业,强化前沿创新,加快壮大数字经济,谋划布局一批面向未来的前沿产业,抢占发展先机,提升区域产业能级,打造未来创新极和增长点。
泰安围绕实施好新型工业化强市战略,重点策划了“三强三优”六大工程。实施“强链”工程。突出产业链打造这个首要任务,沿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配置资金链、布局服务链、打造替代链,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进一步优化完善区域产业布局,深入开展园区提升行动,瞄准产业图谱和上下游企业,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全力推动产业链集群规模化发展。实施“强核”工程。坚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创新体系,着力打造科创平台高地、数字经济高地、低碳发展高地。实施“强企”工程。实施优质企业梯次培育行动,构建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融通发展新局面;深化工业技改提级行动,推行“技改+”模式,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数字化技改全覆盖,不断提升企业品质;强化市属国有企业对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战略性、系统化、链条式布局,切实整合优化各类资源。实施“优环境”工程。强化营商环境打造,实行服务专员制度,开展好“我为企业办实事”活动,建立健全问题收集、分级解决、督导通报等机制,实现“企业吹哨、政府报到”;着力打造友好的对外开放环境,提高“引进来”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竞争力,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优人才”工程。紧紧抓住人才这个关键,着力打造懂科技、善研发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懂技能、会创新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懂经营、善管理的企业家队伍,懂工业、抓工业的党政干部队伍“四支人才队伍”,真正让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扎得了根。实施“优配套”工程。持续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强化金融支持,着力推动工业物流融合发展,培育引进工业设计、知识产权、检验检测、人才培训、企业管理、市场规划、会计、法律等各类服务平台机构,全方位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生态。
初审编辑:李汶
责任编辑:李泽
由中国出版协会、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泰安市人民政府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国际新闻出版合作大会,将于4月12日至13日在泰安举行。[详细]
为传承雷锋精神,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更好地发挥志愿服务为老、为小、为困难群体、为需要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群体、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独特优势,持续深化“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泰安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现面向全市公[详细]
当前,国内外多地出现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增大。为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及“人物同防”要求,降低疫情传播风险,保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请广大市民时刻保持警惕,关注官方媒体,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详细]
3月9日,泰安印发实施意见,在市直部门单位开展“百名科长大家评”活动。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了解到,本次活动泰安市聚焦“科长”这一连接着百姓与政府的重要“关节”,让群众打分并纳入考核,以此来着力解决办事拖拉、推诿扯皮、执法不公等机关部门“中梗阻”顽症,[详细]
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引领全省广大经营者更好地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根据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工作部署,在经营者自愿参与、广泛征求社会意见的基础上,经逐级审核,确定了2021年度山东省放心消费示范单位公示名单,现向社会公示[详细]
近年来,全市广大企业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艰苦奋斗,敢闯敢干,勇于创新,带领企业奋力拼搏,为泰安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涌现出一批勇立时代潮头、走在时代前列的优秀企业家。为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激励民营企业家干事创业,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