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8-8582000

通讯员qq群:4037662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首页泰安新闻

新泰明确今年主要预期目标 着力七方面寻求大突破

2014-01-22 09:27:00 作者:宋晓彤  来源:泰山晚报
在近日结束的新泰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详细阐述了2014年的主要预期目标:全市生产总值增长9.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1%;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53‰以内……为实现上述目标,着力在七个方面求突破。

      新泰市明确今年主要预期目标

      本报记者宋晓彤

      在近日结束的新泰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详细阐述了2014年的主要预期目标:全市生产总值增长9.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1%;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53‰以内……为实现上述目标,着力在七个方面求突破。

      ◎稳增长:在优质投入上求突破

      建设优质项目。一是高水平策划。紧扣国家政策导向和全市转型发展方向,突出全局性和前瞻性,提高项目准入门槛,科学策划一批强基础、增后劲、促转调的战略性项目,增强投资针对性。二是高质量招商。大力实施领导招商、产业招商和园区招商战略,分类明确各乡镇街道和市直部门招商重点产业和领域,突出企业招商主体地位,深入推进以企招商、以商聚商,广泛整合外地招商资源,拉开招商引

      资大阵势。三是高精度争取。紧密跟踪国家、省投资动向,继续深入研究资源枯竭城市、沂蒙革命老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等重大政策,准确掌握对接点,加强申报对接,努力争取更多资金、项目、用地和政策。四是高效率推进。建立项目准入、退出和履约保证金制度,继续实行重点项目集中审核、模拟审批、并联推进、全程代办、直通快办、领导包保制度,加强调度督导,完善考核

      机制,强势推进项目建设。

      做大骨干企业。一是技改扩规优存量。大力实施以“三个一”为主要内容的“百企改造升级行动”,推进“两化融合”,激活低效存量,壮大优质总量。二是拉长链条扩增量。鼓励支持企业围绕主业和优势集聚,深度策划新上项目。三是强化服务提质量。实行市级领导包保联系重点企业,组织市工业联盟积极开展诊断辅导,加快做大规模企业。

      提升园区能级。以争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为抓手,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明确园区产业定位,调优产业布局,突出特色化、差异化、集群化,编制园区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市经济开发区新区建设现代高端产业示范园区,市工业新区建设高端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市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建设省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莲花山旅游度假区建设旅居业一体的旅游综合体,“四园”向品牌化、基地化、专业化集群发展。

      ◎快转调:在产业素质上求突破

      量质并举提升工业。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不动摇,科学编制产业发展规划,突出建链、补链、强链,推进工业经济增量提质,加快建成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重要能源基地、高端装备制造业协作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一是做大煤炭

      产业。二是做强传统优势产业。三是做精战略性新兴产业。

      培强做大现代服务业。突出现代物流、现代商贸、文化旅游三大产业带动,推动服务业扩规模、优结构、提档次。一是壮大现代物流业。二是提升现代商贸

      业。三是拓展文化旅游业。四是培育新兴服务业。

      规模提升现代农业。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紧扣“三个导向”,稳定粮食生产,实施“253”农业产业化行动计划,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升农

      业现代化水平。一是育强农业经营主体。二是膨胀特色农业基地。三是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四是优化农业社会化服务。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抢抓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重大机遇,建设循环链接生态产业体系,加快优化转型升级路径。

      ◎抓统筹:在品质城镇上求突破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必须更加突出城镇发展质量和功能品质,加快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高起点规划设计。认真对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编制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城镇

      化发展规划,更好地承接省会辐射带动。

      高品质建设中心城区。坚持新区开发与老城改造并举,打造生态宜居现代化品质城市,提升城市龙头带动能力。一是聚力开发滨湖新区。二是改造提升老城区。三是加快

      建设智慧城市。

      高标准推进城乡一体化。梯次建设副城区、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优化城乡建设形态。一是提升小城镇建设水平。二是组团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三是推进基础设施向农

      村延伸。

      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以美丽新泰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一是严格生态保护。二是强化生态建设。三是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激活力:在改革创新上求突破

      改革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广聚创新要素。

      深入推进改革。做好食品药品、工商、质监部门管理体制改革,完成食品安

      全监管职能整合;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全面推行公务卡改革;稳妥实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打好工商贸企业改革改

      制攻坚战。

      增强创新驱动力。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全面提升创新能力。一是壮大人才队伍。二是集聚创新资源。三

      是培育自主品牌。

      扩大对外贸易。帮助更多企业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组建综合性贸易公司,壮大对外贸易企业群体。

      ◎增福祉:在幸福民生上求突破

      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期盼,必须更加突出民生优先导向,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推进社会保障更加普惠。深入实施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扎实做好各项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积极构建城乡社会化养老服

      务体系,巩固提高新农合、城乡低保、五保供养、社会救助、孤儿保障水平,规范发展社会慈善事业,积极创建全国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示范市,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不断提高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推进创业就业更加充分。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城乡就业服务网络,加强就业培训和指导帮扶,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困难人员和退役军人就业,努力实现充分就业。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均等。坚持教育优

      质均衡发展,加强学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争创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成省教育工作示范市。认真办好市乡村便民服务“E路通”、农村初中生活条件提升、残疾人扶贫救助等10件为民所办实事。

      ◎促和谐:在社会治理上求突破

      加强和改进社会治理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内在要求,必须按照社会政策要托底的要求,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保持社会安定有序的好局面。

      毫不放松抓安全生产。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

      突出企业主体责任,严格部门主管和属地监管责任,建立健全全员责任体系。在煤矿、危险化学品、森林防火、烟花爆竹等各行业领域,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和专项整治,坚决清除各类非法生产经营行为,根治各类事故隐患。

      深入推进平安建设。以争创“平安山东”

      建设先进市为目标,扎实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不断提升公众安全感。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文明“四进”、“四德”评选活动,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持续

      提高公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

      加大社会治理创新。扎实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精细化水平。完善物业管理制度,规范物业服务行为。加强“两新”组织管理,大力开展“菜单式”志愿服务,提高社会组织管理水平。

      ◎提效能:在人民满意上求突破

      u

      人民满意是政府自身建设的根本动力和方向,必须全面提高政府效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切实增强科学创新能力。深入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境界,增强改革创新意识,不断提

      升把握规律、抢抓机遇、创新发展能力,持续高效推动科学发展。要增强大局意识,加强长远性谋划、战略性研究,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吸收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提高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谋划能力。

      切实增强优质服务能力。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推进“双千双万”连心工程,着力察民情、解民忧。加快简政放权,全面清理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完善市乡村三级便民服务联动体系,积极推进审批权限委托下放。

      切实增强依法行政能力。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自觉接受法律监督、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规范行政执法程序,推动依法行政。深化政务公开,健全决策咨询、社会听证、重大事项评估等制度,保证决策科学民主。

        原标题:着力七个方面寻求更大突破

初审编辑:陶云江
责任编辑:聂艳艳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 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 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本网特稿

重磅专题

泰安新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