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晚,全国政协委员黄宏接受本网记者专访。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炎良 摄
“|我13岁当兵,入伍的第一个节目就是‘学雷锋’的节目,到现在我当兵43年了,我还在唱,还在写,还在演,仍然没有忘记这个主题。所以我说要用一生去讴歌它一点也不为过。”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黄宏在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专访时表示,雷锋主要是一种精神的象征,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这种精神越来越需要,“我们的心灵要向美好点赞,永远都是这样”。
“雷锋精神是我要用一生去讴歌的主题”
“现在物质生活条件好了,学雷锋也许是在寒冬中一个温暖的微笑,也许是在你不痛快的时候有人安慰你几句,也许在你的生命绝境的时候爬上楼梯爬上阳台把你救下来...。。我觉得这都是学雷锋,不要把学雷锋窄化了。”黄宏说,“我觉得世上还是好人多,可能方式不一定和雷锋完全相同,但是他可能有其他的方式去关注人、帮助人、爱护人,为这个国家做贡献。”
55岁的黄宏谈起雷锋这个话题时饱含感情,在回忆起抗洪抢险一线战士的事迹时,他一度双眼含泪。
“98年抗洪,九江决堤之时,我们到了前线。在大坝上我看到一个小战士,小战士穿着军装,胳膊上绑着一个红布条,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他是党员,我说党员为什么绑红布条哇,他说一旦出现决口,带红布条的先往下跳。当时我就非常感动。后来他找我签名,我在他的本子上写了四句话:‘18岁的肩膀你扛起了一道梁,18岁的胸膛你挡住了一条江,我是你的兄长你是我的榜样,我愿一辈子为你歌唱。’我突然就觉得虽然这个小战士的年龄比较小,我的党龄可能比他大,但是突然间你就会觉得他非常高大,他超过我们。”黄宏说。
“所以一到这个时候就会觉得我们的笔无力,我们怎么样能把这些东西表达出来,才能让观众们感动、信服。我们中国人现在扬眉吐气了,过上了这么好的生活,但我们缺失的是什么,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黄宏说,“习主席在文艺座谈会上说,我们要有温度。那么作品的温度在哪里,作品的温度就在于真善美,人与人、与社会、与国家、与人类、与自然的温度。所以我觉得,雷锋精神不要质疑,这是我们一生应当用生命去讴歌的主题。”
“不歌颂真善美,要我们文艺工作者干什么呢?”
“我们的艺术如果没有引领,如果不歌颂真善美,那要我们艺术干什么呢?要我们我们文艺工作者做什么呢?过去写,现在写,将来还要写。每个时代就要用每个时代的方式和作品去打动人。我们不能光凭着一个口号一个主题就能断定哪个是好作品,宣扬主旋律也有不好的作品,征服不了人的。”黄宏说,从艺术上谈,不能用生硬的概念化的东西代替主旋律,而是要“润物细无声”。
谈及“文艺作品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黄宏说:“你首先要有攀登,不攀登就没有高原更上不了高峰。攀登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你要学习、搜集、生活、创作,这种‘高’是需要付出辛苦的——付出超出常人的辛苦,一步一层天,一步一片风景。更重要的是,你要确定登什么样的山,登什么样的高原,建什么样的峰,我觉得就是建‘真善美’之峰——这是对人类发展、文化发展有作用的艺术探索。”
黄宏说:“精品不是那么简单创作出来的,这叫做艺术质量。我们选定了主题,选定了高原,奔向高峰的时候就要精雕细刻。一个好作品不可能是顺着风就写出来的,它是需要付出辛苦的:无论是它的艺术含量,艺术塑造,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所以说我经常说一句话,质量不仅是艺术作品的生命,更是艺术作品的寿命。所以传世之作之所以能够传世,正是因为它精彩,别人没有超越它,这么一看还是回到多少年前。”
“艺术最重要的是真善美——真是科学的真,善是人性的善,美是艺术的美。只有做到真正的真善美才能把艺术做到和我们国家的经济一样腾飞。”黄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