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均益
昨日,央视著名主持人水均益携新书《益往直前》来深圳签售,上午在深圳书城南山城现身,下午则转“战”中心书城。在出席下午的签售会之前,水均益接受了南都记者的独家专访,谈他多年采访国际政要的收获,从安倍晋三的狡猾谈到当前的中日关系,谈到央视饱受争议的报喜多报忧少,也谈到他对深圳的好印象。
水均益最为外界所熟知的,是他在电视画面里一口流利的英语,以及他面对国际政要时的那种蹙眉深思的凝重表情。但昨日面对南都记者,他却一派谦和,有问必答。时而仔细聆听,时而侃侃而谈。
在与南都记者聊到他书中写到与白岩松的一次争吵时,水均益连忙澄清,说自己只是作为好玩的花絮在书中提及,千万别过度解读。“虽然是多年的老战友、好朋友,但因为工作上的坚持与认真也会偶尔争得面红耳赤,但绝不是说我们之间有什么过节。”水均益表示,白岩松前两天还送了盒岩茶给他呢。
采访国际政要就是听故事
南都:你之前采访过很多国际政要,这些经历让你有何收获?
水均益:采访国际政要我觉得就是听故事,当然,除了一些时事方面的话题。每个政要都是一个故事,甚至说是一本书。你想,一个人能够当上国家元首,本身就是一部个人奋斗史,起起伏伏,大悲大喜,充满曲折。我每次采访都用一种倾听的心态,听他们讲自己的故事。通过对一个人的采访,你可以很鲜明地了解到这个国家。我觉得,这些采访经历除了让我在新闻业务上得到锻炼,对我个人来说,是一种阅历的积淀。久而久之,对我认识这个世界,和提高个人修养也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工作那么多年,我一直认为,这不是我个人的成就,主要是因为我是央视的记者,是国家电视台给了我这样的机会。
专访施罗德成功拖多5分钟
南都:采访国际政要是荣誉同时可能也是一种压力,有没有什么糗事愿与我们分享?
水均益:糗事肯定有。每次采访对我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也是心理的考验。要斗智斗勇,拼内心、拼忍耐力,还要玩点心理学。除经验之外,我自己也要提前演练很多次。但即使如此,不到最后你跟人家说再见,你永远不知道能否达到采访目的。
比如我有一次采访德国前总理施罗德,之前联系了很长时间,好不容易(让他)答应说在机场贵宾厅(接受)采访。我们《高端访问》一期节目是45分钟,所以访谈起码要给我半小时到40分钟时间。到了机场,德国方面突然变卦了,说"我们总理只有8分钟时间",我当时就懵了。交涉很久,还是不行,说专机在等。后来我使出浑身解数,拍马屁,说他感兴趣的话题啊,尽量拖延时间。那天我问的啥我都忘了,但至今记得一直在想办法拖延时间,多问一个问题。我记得我连着三次说“这是最后一个问题”。
访谈时间长了,我也摸索出一个规律,无论他身边的人多严厉,领导人还是比较客气的。比如,在施罗德的随从看8分钟已到就叩表催促时,我就说,“总理先生,这是您首次访问中国,我们栏目有多少多少观众,还想问您最后一个问题。”他说那就问吧,他回答中有一个点,我又做了追问。等这个问完了,我又追问了一个他生日的问题。最后的采访时间是13分钟。虽然还不够播出一期节目,但我已经尽力了。
国家电视台要考虑传播正能量
南都:作为国家电视台,央视向来是公众关注焦点,此前在一些重大人员伤亡事故的报道上,网络不乏批评声音,对此你怎么看?
水均益:我觉得这有点不太客观吧。我们一年的批评报道很多。央视这些年,我们一定要看到它的成长,央视无论怎样也是国家电视台,在成长过程中也在不断自我修正。可能在外人看来,它高大上,体制内,实际上我们内部都是非常敬业,一天到晚想着如何创新,如何让观众更喜爱我们的节目。收视率一直是我们的压力,所以我们还是很接地气的。我们对观众的反馈很重视,但任何一个媒体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大家包容一点吧。央视毕竟是国家电视台,作为国家层面的媒体多少会有些考虑,传播正能量。
深圳是个开放包容的城市
南都:你在微博上提到,说1986年曾来过深圳,还戏称在这里第一次看到一次性纸巾感觉像到了国外,能说说当时的经历吗?你对深圳印象如何?
水均益:当时有个同学邀请我来深圳,来到深圳后看见到处都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很多广东的东西我从没见过,比如商铺的样貌,喝茶的地方等等,都与北方不同。我感觉这里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已比北方迈出了一大步。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我记得我同学当时吃饭时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纸巾擦嘴。我一看,嘿,这个还真没见过。看到眼前这个白白的还带着香气的纸巾,真是开了眼了。
我对深圳最深刻的印象,这是一个大都市。我印象中,深圳是一个很开放包容的城市,我愿意用两个字来形容这个城市:自由。无论是这里的人还是生活状态、想法都很自由。作为新兴城市,这里充满勃勃生机。
[背景]
15年后再出书
1998年,水均益出版他的首部书《前沿故事》,而《益往直前》则成为他时隔15年之后对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一次小结。这本书回顾了他20年的央视生涯,对“伊战逃兵”、“夜总会风波”等争议事件进行阐释,并述及他多年国际采访经验的一些经历与感受。此外,还对那些政治家们的表演进行解读,如索契冬奥会举办之前普京拥抱他的政治目的,卡梅伦在2013年底访华时声称“英国要做中国在西方最强支持者”背后的隐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