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泽
责任编辑:王雁彬
近年来,新泰市始终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聚焦耕地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耕地用途管制、补充耕地管理、耕地恢复等多个方面,创新编制《新泰市耕地保护专项规划》,充分发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引领作用,在守住耕地数量、稳定耕地布局的基础上,努力实现耕地数量与质量“双量齐升”。
加大永农保护力度,守牢耕地保护红线。《新泰市耕地保护专项规划》按照“先农田、再生态、后城镇”的顺序,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统筹耕地、林地、园地、草地空间格局,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逐地块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明确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同时,合理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进一步优化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布局,强化永久基本农田对各类建设布局的约束和引导作用,落实占用和补划永久基本农田踏勘论证和动态调整更新制度,确保永久基本农田补足补优,布局总体稳定。
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拓展农产品生产空间。《新泰市耕地保护专项规划》立足新泰市耕地资源禀赋,分区分类落实耕地用途管制,对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确保耕地长期稳定利用。按照“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原则,依托农业特色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构建农业空间布局,形成以羊流镇、果都镇、楼德镇、宫里镇等为重点的粮食生产功能区,稳定小麦生产空间,大力发展种植马铃薯、玉米等旱地杂粮作物,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逐步优化粮食作物生产空间;拓展特色农产品生产空间,形成以楼德镇、禹村镇为重点的现代畜禽产业发展优势区,推动蔬菜产业设施化规模化发展,拓展水果、中药材等多样化农产品生产能力和空间,确保粮食、蔬菜、农产品有效供给。
强化补充耕地管理,有序推进耕地恢复。《新泰市耕地保护专项规划》积极拓宽补充耕地途径,补充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在符合生态保护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组织实施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新增耕地,同时,定期对补充耕地项目的后期管理和耕种情况进行动态监测,确保有效补充长期稳定利用耕地。《新泰市耕地保护专项规划》中科学评价耕地恢复资源,划定耕地恢复空间,引导在陡坡、山地上种植苗木、林木,将平原耕地种植苗木、林木的地块逐步恢复为耕地,稳妥有序推进耕地恢复,实现耕地总体布局优化。
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健全政策制度体系。《新泰市耕地保护专项规划》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因地制宜有序实施旱地改造农田工程,全面推进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工作,切实保护优质耕地耕作层资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为支撑,加快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建设,全面推行“田长制”,全面推进耕地保护信息化建设进程,切实提升智慧耕地监管水平。
地为粮之本,《新泰市耕地保护专项规划》是实施和深化新泰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重要手段,开展耕地保护工作的重要依据。下一步,新泰市将心怀“国之大者”,以更高站位、更强举措、更大力度,扛牢耕地保护重大政治责任,真正做到良田粮用,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
(通讯员 王燕 扈炳岩)
初审编辑:李泽
责任编辑:王雁彬
12月7日,2024年中邮保险·第16届环泰山T60徒步大会将在泰山脚下激情开幕,届时,将吸引众多越野高手和徒步爱好者的参与,共同领略这座“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的壮美与神韵。[详细]
根据省科技厅《关于开展2025年度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贷款贴息申报工作的通知》,目前我市已有31家企业提交“鲁科贷”贴息补助申请共313.46万元,同比增长5%。[详细]
泰安积极实施《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高效落地,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加力,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带动消费品销量增长,拉动消费超10亿元。[详细]
11月12日,泰安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泰安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青介绍全面深化改革“十二条举措”相关情况,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详细]
近期,泰安市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的若干措施》,为个体工商户提供更直接更有效的政策帮扶,促进全市个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详细]
截至目前,泰安市共有13家民营医院、870家零售药店和2799家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销售集采药品,平均配备集采药品33种,最高配备达143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