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籍航海家翟墨的煎饼人生:卷起乡愁的航海图腾

2025-03-21 10:32: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赵晓宇

翟墨拿起刚煎好的煎饼(赵晓宇 供图)

  “煎饼卷香肠,越吃越香!”近日,在山东新泰一家煎饼厂的车间里,环球航海家翟墨双手紧握刚卷好的煎饼,金黄的煎饼在他掌中纹丝未裂,仿佛凝固了这片土地的坚韧。这一幕,恰似他28年航海生涯的隐喻——以最朴素的姿态,扛住最极致的风浪。

  参观新泰煎饼厂时,翟墨亲自演示独创的“翟氏卷法”:取一张薄如蝉翼的煎饼,铺上香椿、香肠,卷紧后猛地一握定型。“格陵兰海的极寒夜,全靠这‘铁饼’续命。”他笑着透露,如今连外国船员都被“安利”成煎饼铁粉,“下次该研发北极鳕鱼口味出口了!”翟墨说。

  煎饼里凝结着新泰人的生存智慧——石磨碾出的是岁月沉淀的耐心,鏊子烙出的是历经淬炼的定力。翟墨将这“土味哲学”化作航海密码:环北冰洋时随身携带的“煎饼生存包”,密封袋里整齐码放着煎饼、咸菜疙瘩和香椿酱。在北极磁场紊乱导致导航失灵的至暗时刻,咀嚼煎饼的踏实感成为他保持清醒的锚点。翟墨说:“每咬一口,都像听见姥娘在耳边说‘孩子,别怕’。”

  翟墨与新泰煎饼的羁绊,始于童年的一缕炊烟。“我在海上的时候,总想着我母亲做的东西,香椿啊、煎饼啊、咸菜疙瘩啊。人什么时候会想家,就是你走的路越远的时候,越会想家。”在翟墨的记忆里,十岁之前母亲做的一口煎饼,是他惦念了多年的“家”的味道。

  十岁那年,翟墨患上严重气管炎,母亲天不亮就支起鏊子,将玉米糊摊成薄饼。蒸腾的雾气中,总要多撒一把芝麻,“补气养人”。翟墨至今记得蹲在鏊子边偷吃煎饼的情景,烫得直哈气却舍不得松口,“那焦香是任何山珍都替代不了的‘良药’”。这剂“良药”不仅治愈了羸弱少年,更成为他此后航海生涯的“精神压舱石”——环北冰洋时,他在物资箱外豪迈题写“山东硬饼,专克极寒”,船员们戏称这比卫星电话更可靠。

  2021年,翟墨驾驶“全球通号”挑战不停靠环航北冰洋。在格陵兰海遭遇暴风雪时,船体被浮冰撞出裂缝,导航仪因磁极紊乱彻底失灵。寒夜里,他裹着冻硬的毛毯,摸黑翻出“煎饼生存包”。“咸菜疙瘩冻得像铁钉,香椿酱结着冰碴,但咬开煎饼的瞬间,那股麦香让我想起柴汶河解冻的春天。”他形容,那是“味蕾唤醒乡愁”的魔法时刻——就着北极光啃煎饼的翟墨,竟带着船员唱起了山东梆子。更令人称奇的是,这箱煎饼意外成为跨文化“外交官”。俄罗斯船员米萨起初对着煎饼手足无措,翟墨便教他卷上腌鳕鱼,戏称这是“维京人版煎饼果子”。后来米萨在航海日志中写道:“山东煎饼的韧性征服了北极。”

  “一个人,一条船,航行世界。他或许不想证明宏大词汇,只想丈量一个人能走多远。”白岩松的评价,在翟墨的煎饼故事里有了新解。从新泰农家鏊子上的粗粮,到北极冰海中的精神图腾,翟墨手中的煎饼早已超越食物的范畴。它既是山东人坚韧品格的象征,也是航海者连接故土与世界的纽带,更是中国航海文化向全球输出的“软实力”。

  翟墨的经历或许应了一句:“煎饼卷得住山海,也卷得起梦想。”此刻,车间石磨仍在吱呀转动,如同时光的船桨。磨盘间流淌的金黄面浆,终将在某个清晨,被烙成一张张穿越风浪的帆。

  (通讯员 赵晓宇)

返回大众网·泰安首页>>

初审编辑:李泽

责任编辑:李汶

推荐阅读
联系
我们
  • 微信公众平台

  • 新浪微博

  • 海报新闻

频道联系人:李老师

商业、内容合作:0538-6610567

投稿邮箱 :taiandzwww@163.com 合作邮箱:33620666@qq.com

微博:大众网·泰安 微信号:taiandzwww

地址:泰安市泰山区东岳大街460号7楼大众网 邮编:2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