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泽
责任编辑:李汶
徐家楼街道新华社区工作人员正在宣传“学习强国”平台。(崔恒瑞 供图)
泰山区徐家楼街道新华社区为2023年新建城市社区,辖区包括新华城国际广场、新华城南郡小区及惠普家园东区。自建立以来,社区党委带领党员群众以党建为引领,汇聚社会力量,担当多元角色,打基础、抓重点,打造幸福新华“红色阵地”,为社区治理注入“活的灵魂”。
徐家楼街道新华社区工作人员走访市场。(崔恒瑞 供图)
党建引领打造“红色网格”
完善治理模式,新华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坚定不移地把党建引领作为推进基层治理的一条“红线”,社区构建了“党建引领+多方参与+网格服务”基层治理模式,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推动“小网格”实现“大治理”;优化组织体系,为强化社区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新华社区党委建立了“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长、单元长”三级组织体系,深耕“红色网格”,成立4个网格党支部,将党组织从社区延伸到各小区,争当服务排头兵,当好“信息员”,发挥“探头”“哨兵”作用。挖掘社区退休干部、无职党员等多元力量,打造志愿服务队伍,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强化理论培训,社区党委高度重视学习培训工作,采取主要聚焦理论前沿、政策法规、多元共治、队伍建设等,通过理论结合实践,提升网格员的理论素质。
徐家楼街道新华社区工作人员入户走访。(崔恒瑞 供图)
多元合力共建“暖心网格”
壮大队伍聚合力,新华社区党委打造了以社区党委为轴心,以城市基层党建区域化、网格化两大核心为抓手,物业、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一轴二核多元共建”的党建共同体。建立起了新华社区红色物业联盟,制定了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商议居民需求,共同研判治理难点、热点问题;入户走访听民声,社区党委调动多方力量,组建一支队伍开展群众满意度走访专项行动,已开展两次,每次彻底摸排三轮走访。争取每户居民不落下,真正把网格服务延伸至“最后一公里”;记录台账办实事,建立走访民情记录台账,梳理问题,按照事项轻重缓急、难易程度确定事项办理顺序,建立清单,让重点工作“在纸张上提醒、在清单上推进”,有力促进工作落实、落细、落到位。及时汇总记录网格群中居民诉求、矛盾纠纷,将进度和结果及时在群内向居民如实反馈,构建起“线上+线下”一体化、精准化的服务,让居民切实感受到社区的关怀与温暖。
徐家楼街道新华社区工作人员入户走访。(崔恒瑞 供图)
多元角色筑就“和谐网格”
当好“矛盾调解员”,网格员要及时发现调处邻里矛盾纠纷,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共同协商解决。针对电动车停车难、充电难的社区难题,社区协调物业进行了地下车库道闸改进,建成并投入使用地上充电车棚7处,同时物业还新建地下消防隔离区12处,增加150个,极大便利了居民生活,也提高了社区的安全保障;当好“安全守护员”,为保证辖区商户安全生产经营,网格员每月两次进行安全检查,抓好消防、燃气、用电等安全宣讲和检查巡逻。协同派出所、市场监管、城管部门等单位开展安全检查10次,迎接省、市、区各级燃气安全检查4次,尽心为群众做好安全服务,筑牢社区安全防护墙;当好“招商发展员”,社区党委积极行动,充分发挥新华城国际广场商圈的地理和资源优势,通过广泛调研和深入了解居民需求,积极协助辖区商管部门引进了“卓越少儿篮球”培训学校、“薛记炒货”、“好想来”零食工厂等商户80家,涵盖文化、娱乐、体育等多个领域,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居民日常生活带来了更多便利。
(通讯员 崔恒瑞)
返回大众网·泰安首页>>初审编辑:李泽
责任编辑:李汶
一起跑过壮丽山河,见证坚韧与激情的碰撞。11月3日,华伟重工·2024泰安马拉松在泰山国际会展中心鸣枪开赛。[详细]
11月1日,2024泰安金秋消费季暨“食安公社杯”山东炒鸡大赛启动仪式在新泰拉开帷幕,来自全省16地市的174位烹饪高手们齐聚一堂,一场关于炒鸡的技艺比拼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详细]
1至8月份,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31.2亿元,同比增长12.2%,比全省高4.2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3位,总体运行呈现进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其中,新兴服务业发展活跃,对规上服务业营收拉动作用最强。[详细]
11月1日,泰安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泰安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桑逢智介绍全市残疾人服务“一件事”工作情况,市残联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详细]
10月31日,泰安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泰安市体育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冯遂杰介绍2024泰安马拉松比赛相关情况,市公安局、泰山文旅集团等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详细]
10月31日,泰安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市财政局副局长、二级调研员赵兴广介绍泰安市金融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情况,市财政局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