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汶
责任编辑:李泽
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 王妙玮 摄)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妙玮 泰安报道
12月9日,泰安市泰山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泰安市泰山区“扶老助困”方面的相关工作情况。
为进一步推动泰山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泰山区民政局成立了泰山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支持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泰山政字【2020】9号),形成区、街道镇、社区村、家庭四级服务网络,坚持“政府引领、社会主办、市场运作”原则,加速补齐工作短板,强化基层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丰富服务方式,激发社会活力,不断增强养老服务效益,全力打造“养老泰安·养生泰山”品牌。健全基本养老服务公共体系,大力扶持发展普惠性养老机构,落实资金、土地、税费、融资、水电气等方面的优惠扶持政策。2021年共发放养老服务扶持资金1041.5万元。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在办理城乡低保的基础上,享受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目前60-79周岁老人每人每月80元,80-89周岁老人每人每月100元,90-99周岁老人每人每月200元,100岁以上的老年人均可领取每人每月300元的高龄补贴,较好地保障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为切实发挥好民政救助兜底保障作用,2021年,泰山区民政局对城乡低保资金、特困人员生活费等9类困难群体补助标准在2020年底基础上再提高10%,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556万元。在社区村建设心理救助站,由专业机构派出心理咨询疏导人员定期坐诊,引导困难群众心理放松,心理减压,提升自身心理素质。筹集资金70万元,对泰山区3205户低保户、孤困儿童等困难群众普遍进行走访,并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及时排忧解难。针对泰山区城乡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家庭环境卫生差的情况,组织450名志愿者开展“暖阳助洁”活动,为110户特困人员改善了居住条件。
为进一步解决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特别是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工作。泰山区各级工会运用工会宣传阵地,宣传党和政府及工会组织对困难职工的关怀,宣传再就业的优惠政策,宣传困难职工立业创业的帮扶政策,大力宣传困难职工立业、创业典型事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拓宽服务领域、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不断健全工会服务职工体系,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普惠性服务,扩大工会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继续叫响做实送温暖、金秋助学、阳光就业、职工医疗互助、工会法律援助、关爱农民工子女等工会工作传统品牌。今年为两名困难家庭子女争取了助学资金,帮助他们顺利的跨入了大学校门,缓解了困难职工的实际困难。积极和其他部门对接,为3名深度困难低保户进行了帮扶,促进了送温暖工程与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机结合。同时,泰山区职工服务中心每季度对困难职工家庭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摸底调查,认真对照标准,严格把关,建立建全困难职工档案,实行动态管理,有针对性地实施救助的基础工作。今年来,泰山区筹集了救助金11万余元,救助困难职工8人,发放大病救助金3万余元,预计在双节期间为泰山区筹集送温暖慰问金5万余元,走访慰问30余人。
为提高泰山区医保局经办服务水平,持续聚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泰山区医保局对脱贫享受政策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人(二级及以上)等困难群体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按一档标准全额补助代缴,个人无需缴费;选择二档缴费的,由财政按一档标准补助代缴,差额部分(110元)由个人缴纳。同时,对经区直有关部门确定的困难学生,由财政按一档标准全额给予补助代缴,个人不缴费;对无工作单位的抚恤定补优抚对象,按照最高档全额予以补助,个人不缴费。泰山区医保局作为泰安市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先行试点单位,按照70元/人/年的筹资标准,对经评估达到一定护理需求等级的年老、疾病或伤残等失能人员,为其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服务或资金保障。截至目前,泰山区共确定25家定点护理机构,并逐一签订协议,其中包含12家医院、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养老院和5家护理院。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泰山区共有58人享受护理险待遇,累计报销126万元,长期护理保险报销金额逐年递增,失能人员护理需求有效满足。
为确保养老机构老年人及时享受医保待遇,泰山区医保局及时将省庄镇和邱家店镇敬老院卫生所纳入医保定点范围,2017年至2020年,两处卫生所共计报销费用21.33万元;对泰山区内泰山慈恩老年颐养中心、泰山医养中心等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符合医疗保险支付政策范围的,均按有关规定予以报销。截至2020年共计拨付医保基金245.73万元,职工医保平均报销率达90.3%,居民医保平均报销率达76.6%。
为进一步减轻困难群众和大病患者医疗费用负担,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发生,泰山区医保局严格按照《泰安市医疗救助办法》相关要求,强力发挥医疗救助兜底作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截至2021年10月,已实施住院救助1401人次,支出248.35万元;实施门诊救助13921人次,支出45.33万元。救助苯丙酮尿酸症患者56人次,救助支出8.18万元。
为进一步推进“五个全覆盖”解决残疾人“急、难、愁、盼”的问题,打造“五心服务”品牌。泰山区残联突出残疾人服务特色,打造为残疾人工作服务的8个“如康家园”、27个“幸福家园”、10个“康复小屋”,形成“社区村有特色,街道镇有亮点”的工作新格局,基本实现残疾人服务15分钟圈。制定志愿服务项目“需求菜单”,辖区残疾人根据自身需求“点菜”,由助残志愿者为其提供所需的志愿服务。目前已在全区注册助残志愿者2256人,每年为辖区内残疾人提供“点菜”服务5000余次。
泰山区残联还出台涉及养老、医疗、康复等多方面的23项“兜底”式惠民助残政策,将残障儿童免费康复救助年龄段提高至17岁,残障儿童在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每年给康复机构补贴15000元;为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对考入大中专院校的残疾学生给予补贴;对考取驾驶证的残疾人给予1500元学费补贴;为2585名重度残疾人进行了家庭无障碍改造;发放辅具2000余件套;为500名精神病患者免费服药;免费安装人工耳蜗手术2例。同时,在各个社区村建立康复站,配备康复员,专门为残疾人开展康复服务。探索打造了“以预防为主,康复训练为辅,治疗有效结合”的“预防+治疗+康复”的泰山品牌,全面落实“普惠+特惠”政策,深化“互联网+残疾报告”制度,探索出了与智能化、大数据接轨的康复新途径,创出了特色鲜明、群众受益、效果显著的残疾预防+精准康复新模式。目前累计为10多万名高危孕产妇和3万名0-6岁儿童进行了筛查、复筛诊,全区脑瘫儿童残疾率由4.5%下降到0.5%,适龄儿童疫苗接种率达98%,残疾儿童康复率达100%。
初审编辑:李汶
责任编辑:李泽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全面提高,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填补行业空白、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实现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优秀专利项目。[详细]
12月6日,经过专家评审和网络投票,“文友杯”泰安文旅“大家拍”活动评选出首期月度优秀奖作品。15幅获奖作品中,有泰安代表性景点,有文化惠民送戏下乡,也有崭新的演出场馆和大型文化演出,从泰山景区到新泰市、肥城市、东平县,展现着泰安各地文化旅游事业蓬勃发展[详细]
泰安市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保障政策,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省、市、县三级财政每年对新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补助最高达1.5万元;全市各级财政每年筹集2000余万元,对基层养老服务设施实施运营补助,其中,对评定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的农村幸福院,[详细]
12月8日,泰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泰安市新冠疫苗接种门诊公示。[详细]
东平湖湖区作为黄河下游唯一的蓄滞洪区,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枢纽,为筑牢这一水生态屏障,泰安市开展清网净湖、餐船取缔、游船整治、环湖生态隔离带建设等攻坚行动,努力让群众的生活“因水而美”。[详细]
连日来,泰安市各级农业部门组织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小麦苗情调查,为农户送技术送服务,确保小麦安全越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