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石镇:坚持“一二三四”工作法 奏响移风易俗“新乐章”

2024-12-31 20:41: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赵小雨

  近年来,葛石镇夏庄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健全“一抓二倡三管四制”工作机制,把婚丧事简办、厚养薄葬、革除陋习作为重要抓手,突出美德信用治村,将移风易俗浸润群众心田,让“文明之花”处处绽放,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

  一套标准抓基础

  葛石镇夏庄社区辖5个自然村,社区内统一婚丧标准,由红白理事会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简化流程,将红白事管理纳入信用积分。在丧事简办方面,推行“九标准”,取消“一碗菜”。丧局由村集体统一购置丧葬用品免费提供事主使用,村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全程代办服务,每个丧局不超过2000元,为群众节省近万元。在红事新办方面,推行“红七条”,与驻地3家酒店签订承诺书,强化餐饮纪律,推出588元、688元的“新风婚宴”套餐。勤俭节约的“新风气”取代好面子、比阔气的“旧民俗”,为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两个切口倡新风

  “小阵地”反复倡议,围绕“讲百姓故事,树文明新风”,建设移风易俗主题公园,通过新风亭、婚俗文化长廊、精神文明宣传栏、“情比石坚”创意打卡点等载体,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让辖区居民在耳濡目染中摒弃陈规陋习、拒绝铺张浪费、提倡节俭之风。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围绕“文明婚俗”“文明殡葬”等8个主题作为移风易俗小切口,以“庭院宣讲”“长廊宣讲”“马扎宣讲”三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流动宣传,把“大道理”做成“小分享”,以“微宣讲”解说“大形势”,变“书面语”为“聊家常”,用生动、鲜活的案例讲好移风易俗的“枣乡故事”,营造“移风易俗、人人有责”良好氛围。“小戏小剧”广泛倡议,成立夏庄村乡情文化艺术团,发挥本村文化“能人”、百姓“明星”的作用,通过群众看得懂、记得住、能领会、可落实的“小戏小剧”,让移风易俗宣传入脑入心、文明新风落地生根。先后编演、录制《大爱》《婆婆也是妈》等文艺节目,线上线下展演26场次,广泛倡树、精准宣传。

  三个举措严管理

  志愿者“一盯一”管人,设立移风易俗志愿者服务岗,实行村民婚丧报备制度,推行“菜单式”服务,制作喜事新办签名墙、新风大礼包,对重点婚丧嫁娶对象,与红白理事会签订移风易俗双向承诺书。将移风易俗任务嵌入网格,落实志愿者一人盯一户重点跟踪走访、反复动员宣传、过程监督管理等措施,确保移风易俗政策落实到位。村党支部书记“一对一”管事,由村党支部书记张海峰担任婚礼主持人或证婚人,既活跃气氛、全程监管,又从源头制止大操大办、恶俗婚闹,一举多得。制度约束管干部,组织社区全体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带头宣传移风易俗政策,带头约束家人亲友和周边群众,对违反规定的村干部全社区公开通报批评。

  四项制度促长效

  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发挥红白理事会监督管理作用,梳理出“重殓厚葬、大操大办、高额彩礼、人情攀比、封建迷信”等10条陋习,形成负面清单,定期组织召开由包社区领导、包村干部、村“两委”干部、党员群众代表等参加的移风易俗专题会议,积极研判、解决问题。健全表扬激励制度,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每年定期开展“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好媳妇”“好婆婆”“好母亲”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让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活教材”奏响“文明曲”。推广信用积分制度,突出以“诚”治村,将村规民约五大项内容全部纳入积分考评,主动向村理事会报告红白事宜加10分,文明殡葬、祭祀加30分,喜事新办加50分,“文明家庭”等各类身边典型加20分,积分榜每季度公示一次,激励群众主动参与到移风易俗工作当中。坚持“一约四会”制度。持续发挥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等作用,长效破除陈规陋习。重点抓好《村规民约》的修订和完善,突出遵规守纪、移风易俗、家风建设等内容,今年针对红白事管理先后修订2次,用“村言村语”约定行为规范、传播文明新风。通过法治规范、道德教化双重引导,逐步实现了村规民约“约”出好村风,红白理事会“理”出新风尚,道德评议会“评”出真善美,村民议事会“议”出新气象,禁赌禁毒会“筑”起防火墙的工作目标,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力量”。

  (通讯员 赵小雨)

返回大众网·泰安首页>>

初审编辑:李泽

责任编辑:王培松

推荐阅读
联系
我们
  • 微信公众平台

  • 新浪微博

  • 海报新闻

频道联系人:栾老师

商业、内容合作:0538-6610567

投稿邮箱 :taiandzwww@163.com 合作邮箱:33620666@qq.com

微博:大众网·泰安 微信号:taiandzwww

地址:泰安市泰山区东岳大街460号7楼大众网 邮编:2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