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市应急局大力推行事故隐患内部报告机制 画好安全生产“同心圆”

2025-03-19 16:43:0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赵宪民

  只要发现隐患,用手机扫码上传,既能消除风险又能获得奖励……近期,山东鲁岳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的操作工通过企业安全管理平台,上报了一处法兰跨接隐患。

  这种“隐患随手拍”的场景,是肥城市应急管理局推动建立的“企业化员工报告监督”机制的一个缩影。自《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意见》发布以来,肥城市应急管理局上下齐心、齐抓共管,将推动落实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作为打通安全生产治理“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切口,动员企业员工当好“安全哨兵”,激发基层一线自主自治活力,推动企业与员工结成“安全共同体”,走出了一条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御”的转型之路。

  强化系统设计 在“认识”上抓提升

  “安全生产最怕员工在隐患面前‘视而不见’。”肥城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朱国表示,根据全国典型事故案例报告显示,大多数事故的苗头曾在一线岗位显现。为破解“政府急、企业疲、员工冷”的困局,朱国率领全局党员干部下大力气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明确了以治本攻坚行动为主线抓统筹、以精准宣教为抓手强根基、以典型案例为导向促深化的“三步走”工作思路。

  在总体思路的精准指导下,监管人员赶赴企业一线,指导生产经营单位按照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设立内部报告专项奖励资金,用于落实从业人员报告事故隐患的奖励支出。

  肥城市应急管理局全力推动企业落实机制,将措施推进到车间班组,大力营造事故隐患内部报告的浓厚氛围。聚焦“谁来报告、怎样核查、如何奖励”等关键环节,明确了“适用范围、资金来源、运行机制、受理时限、内外衔接”五个方面,鼓励员工报告“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不安全状态、环境不安全因素、安全管理漏洞”,既表彰奖励报告人,也表彰奖励表现突出的车间班组,全面提高员工参与的积极性。

  肥城市应急管理局要求,将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与“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一并纳入员工三级安全教育培训。通过全员轮训、岗前培训、安全晨会等多种方式,围绕各自生产工艺、基础设施等,常态化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把所有员工培育成安全“明白人”,实现问题隐患即时发现、即时报告、即时处理。同时,抓好报告“内循环”和举报“外循环”制度衔接,企业员工在职责范围内向本企业报告事故隐患未得到及时处理的,随时可向主管部门举报,经核查属实的,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兑现奖励。

  经过肥城市应急管理局的强力推动,取得了大量积极成效。例如,山东泰西水泥有限公司根据企业安全生产实际,分级分类制定了9个等级的奖励标准,单项最高奖励达到1000元。山东德源环氧科技有限公司依托“数字工厂”APP,实现隐患“第一时间上报、核查、整改”。推行以来,全市累计治理隐患3747项,发放奖励30余万元。

  聚焦关键环节 在“动作”上求实效

  2023年10月,1名员工发现钢架传输轴有细小裂纹,及时报告,避免了企业发生大的安全事故,翻阅石横特钢集团的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台账可以看到,该公司给予报告人2万元的奖励。2024年,山东泰西水泥有限公司熟料车间工人王玉宝下班时,看见原煤下料口收尘罩变形下垂,就随手拍下来把这个隐患报告给了车间主任,第二天山东泰西水泥有限公司奖励他200元。泰安市绿龙食品有限公司在局执法人员的指导下,综合运用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建立了事故隐患提报平台,对员工手机拍摄上报的89项隐患信息进行了核查整改,兑现奖励1.5万余元……

  近年来,肥城市应急管理局着力营造“人人都是安全员”的氛围,多策并举优化报告途径。鼓励生产经营单位积极运用安全隐患“随手拍”创新手段,灵活采用小程序、电话、电子邮箱等受理方式,简化报告程序、畅通报告渠道,实现员工第一时间拍摄上报、安全管理人员第一时间核查整改、安全管理部门第一时间数据分析等三个“第一时间”。

  肥城市应急管理局还建议企业区分奖励标准,推动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对事故隐患打分评级,根据不同的情形,按照非巡检范围与巡检范围不一样、风险高低不一样、夜间与白天不一样、恶劣天气与正常天气不一样、处置难易不一样、高处与低处不一样等“六个不一样”制定奖励标准。

  同时,肥城市应急管理局还要求企业抓实隐患整改。严格做到责任人、措施、资金、期限和应急预案“五落实”,严密防范事故发生。指导企业加强报告事故隐患数据的分析研判,精准识别风险隐患集中区域。

  山东路通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机械制造为主的传统制造企业,经过执法人员诊断检查,发现其工艺技术相对落后,现有设备极易产生安全隐患。经过研判,肥城市应急管理局立即成立企业提档升级工作专班,指导该公司优化管理制度,夯实岗位责任,投入1200余万元进行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及时消除岗位现场作业风险,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大幅提升。

  加强协调联动 在“机制”上促长效

  望着灯火通明的车间,瑞福锂业安全总监李友清算起了“两本账”,“去年投入的十余万元隐患报告长效机制奖励资金,发动全厂上下多形式、多渠道推进事故隐患内部报告,避免的设备故障损失估算超过百万元,这笔经济账真是太划算了。”李友清表示。

  正如肥城市应急管理局在企业座谈分析会上指出的,瑞福锂业的实践印证了“安全长效机制即战略投资”——通过构建“全员参与、全程闭环、全域覆盖”的隐患报告长效机制,不仅显著降低事故发生率,更培育出企业自主创新的内生动力,为全市企业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路径。

  机制推行以来,肥城市应急管理局定期组织辖区内企业召开分析座谈会,监管人员与企业面对面谈体会,讲感受,大家在交流中碰撞管理思维,取长补短,企业安全管理在交流中稳步提升。

  肥城市应急管理局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构建立体化机制宣传矩阵。通过微信公众号、“安全你我他”电视专题栏目,定期宣贯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相关信息,实现“线上”宣传“全覆盖”。

  企业也在肥城市应急管理局的倡议下,通过设置宣传展板、漫画海报、宣传条幅,广泛开展“安全隐患我排查”宣传活动,实现“线下”宣传零距离。

  肥城市应急管理局还重视培树典型,起到示范引领作用。通过行业主管部门全力推、镇街全力抓、生产经营单位全力建,充分挖掘生产经营单位的典型做法,打造成熟示范点,形成一套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标准规范和制度模板,并对工作推进好的企业和个人给予表扬,形成正向激励的良好效应。

  随着协调联动长效机制的不断深化建设,肥城市正将这项机制延伸覆盖至更广领域。朱国强调:“我们将继续完善多方联动、数智赋能的工作体系,构筑坚不可摧的群众安全防线。”

  肥城市应急管理局在推行事故隐患内部报告机制的过程中,各类企业积极响应,广大一线员工踊跃参与,查隐患、报隐患、治隐患已成为普遍共识,真正实现了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的转变,万千职工从“旁观者”变身“吹哨人”,隐患整治从“独角戏”转为“大合唱”。

  下一步,肥城市应急管理局将持续做好宣传发动、典型培树、全面推广等各项工作,让全市生产经营单位一线员工人人争做“安全员”,让管理者闻“哨”则喜、循“哨”而行,全力筑牢安全生产“底板”。

  (通讯员 赵宪民)

返回大众网·泰安首页>>

初审编辑:李泽

责任编辑:李汶

推荐阅读
联系
我们
  • 微信公众平台

  • 新浪微博

  • 海报新闻

频道联系人:李老师

商业、内容合作:0538-6610567

投稿邮箱 :taiandzwww@163.com 合作邮箱:33620666@qq.com

微博:大众网·泰安 微信号:taiandzwww

地址:泰安市泰山区东岳大街460号7楼大众网 邮编:271000